2009-01-15 08:46:00
生活日报1月14日讯(记者卢玉林)本周起,省城已有部分中小学的师生们陆续开始了自己的寒假生活。不过,看着孩子通过一学期努力收获的“特优奖”、“进步奖”、“××之星”、“××能手”等诸多奖项,一些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犯了愁:对孩子的好成绩是好好奖励一番,还是保持淡然呢?
近日,在不少知名网站和教育论坛上都出现了类似于“孩子考试考得好,家长应不应该给予奖励?”的讨论帖。在搜搜问问网的“ 孩子教育”板块,针对一名家长提出的“小孩子考得好该不该奖励?”的问题,跟帖者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支持鼓励的网友表示:“孩子考得好应该奖励!!学习和我们工作一样,也是要付出辛苦和汗水的!我们有工资和奖金,孩子为什么就不可以有一些适当的奖励呢?在给孩子适当的奖励时,孩子会觉得他的努力是值得的!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动力!”而反对者则担心这种方式功利性太强,会导致孩子养成只为奖励而学习的习惯,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当然,也有回帖者称:“每个人的教育方式、思维不一样,你觉得应该奖励就奖励,你觉得不应该就不奖励。”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处主任张光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该不该奖励的争论,与家长教育孩子的心态有关系。“ 很多家长还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的成绩上面,要奖要罚都离不开成绩。其实,家长们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个清醒的定位,了解孩子的长处和不足,以及自己的孩子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古人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张光介绍,今年寒假,山师大附小力求“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肯定的机会”。除了依照考试成绩设立的特优生、三好学生外,还设立了特长奖、特别进步奖、好习惯明星等奖项,“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知名教育学家尹建莉硕士更倾向于考好了不奖励,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提到:“把奖励当作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
同时,她也指出,与“考好了不奖励”配套的还有“考坏了不批评”,“家长在成绩上的淡然,恰是对社会、学校过度渲染成绩现象的平衡,把孩子拉回到踏实的学习心态中,防止他在学习中有压力或变得虚浮起来。”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