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家教”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9-01-12

2009-01-12    河南日报农村版

    寒假到了,不少家长张罗着为孩子联系家教。可寒假不同于暑假,很多大学生都要回家过年,找家教难成了家长们普遍遇到的问题。于是,“网络家教”因其方便、灵活等优势受到了不少家长的青睐。“网络家教”效果如何?家长和老师对其持怎样的态度?近日,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鼠标一点,家教“上门”

    “用天下老师教天下学生”、“只需899元购买学习卡,进入网络课堂,孩子成绩不用愁”、“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轻松提高成绩”……笔者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网络家教”一词,找到上千条与之有关的目录。笔者打开其中一个网站,发现请“网络家教”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付费注册一个账号,老师就可为学生提供同步视频课程及问题答疑服务。

    身份难认定,答疑不及时

    笔者发现,大多数开展“网络家教”业务的网站都标榜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教师”。可事实上,“网络家教”是通过文字、图片或视听资料进行教学的,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身份很难认定。

    “我儿子上高一了,我想与其让他在网上聊天、玩游戏,还不如请‘网络家教’!可没想到网站的服务根本不像承诺的那么好。我儿子前一段时间在网站的交流区咨询一道物理题,过了一个星期都没有老师答复。”在市区一银行工作的市民黄女士说。她花了700多元钱在该网站上给儿子注册了一个账号,儿子却没有享受到“优质家教”服务,这让她非常失望。

    出了问题难维权

    “‘网络家教’虽然整合了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效果难以保证。除此之外,一旦产生经济纠纷,由于双方是在虚拟的空间里进行教学,维权也很麻烦。”市区一所高中的班主任吴老师说。他建议家长最好把“网络家教”作为普通家教的辅助工具,一周可以请普通家教上门辅导一两次,让老师具体地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这样可以让两种家教有效互补。(许晨)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