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9 10:57:55
简要内容:虽然临近寒假,但记者近日在天津市各类培训机构走访中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来上课,连以往总是在门口等候的家长也成为培训教室里的“座上宾”。家长应该科学把握自己的角色,不要对孩子包管包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陪伴作用逐渐淡化。
人民网·天津视窗1月9日电:虽然临近寒假,但记者近日在天津市各类培训机构走访中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孩子来上课,连以往总是在门口等候的家长也成为培训教室里的“座上宾”。
在本市河北区金钟河大街附近的一家英语培训班课堂上,教室内共有10余名4、5岁的小孩来听课,前来陪读的家长就至少有7、8位。其中有两名家长在一旁陪伴做笔记,看见孩子调皮,家长便督促他认真听讲。在本市少年宫儿童简笔画班里,记者也看到三五位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画。一位父亲坐在儿子旁边,不停地帮孩子挑水彩的颜色、洗画笔、铺画纸、给出各种参考意见。
记者了解到,一方面为了提高教育透明度、增加生源;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校外培训机构没有教材,孩子年龄又小,需要家长在一旁帮忙做笔记,许多培训机构打出了“家长可免费伴读”的招牌,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
在家长积极参与的同时,有些学生却并不习惯这种方式,特别是年龄大的孩子。一位初一的男孩说,“感觉跟妈妈一起听课很别扭。”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张兆瑞主任表示,孩子在参加各类培训除了接受技艺之外,还需要培养和熏陶习惯、心灵与情感,家长陪读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无法完成的这部分工作。但是家长应该科学把握自己的角色,不要对孩子包管包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陪伴作用逐渐淡化。(李晶)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