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08 09:25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再创新记录:1159所院校在我省共录取新生11万多名,录取院校数和录取人数均为历史最高。新记录背后,是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2008年,我省首次实行考生“知分、知线、知位”填报志愿,确保最大限度提高考生志愿填报准确率;首次提出高考评卷“零差错”,确保评卷科学公正;首次动用电子手段监控高考舞弊行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6……
一个个“首次”举措的推出,惠及民生,温暖民心。
2008年是我省高考历史上考生最多的一年,全省高考报名考生236239人,比2007年增加16416人,增长率达7.47%。
高考考生创历史记录,意味着有更多的人去挤高考“独木桥”,在招生计划与去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必然会有更多人落榜。能否做好贵州历史上高考人数最多年份的招生工作,尽可能让更多的考生和群众满意,是对我省招生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
情况越严峻,越需非凡魄力。2008年高考考生创历史记录的情况,省教育厅和省招生考试中心早在年初就做出准确判断。为尽可能让更多考生上大学,当年3月,省教育厅和省招考中心向相关省份派出联络组,分赴各高校和招生考试部门,促其增加在我省招生计划。
经过艰苦努力,喜讯传来,全国在我省招生院校新增100多所,招生计划增加了8417人。受此消息鼓舞,省内各高校也纷纷响应,增加招生计划,最终,省内外院校在我省招生计划共增加了14686名。
就这样,历史上高考人数最多的2008年,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达到了47.79%,高于去年录取率3.09个百分点,更多考生获得了宝贵的升学机会。
招生期间,考生和家长对招生工作的每一个举动都会投以十二分的关心。为消除评卷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我省始终坚持实行试卷“双评”制度,即试卷的每一道主观题都要两名教师评阅,再把两名教师的打分相加除二,得到最终分数。如两位老师的评分超过规定的差值,则进入“三评”程序。
2008年高考评卷结束后,全省有2883名对成绩有疑虑的考生查询了自己的分数,没有发现一例评卷差错,高考评卷做到了“零差错”。
此间还有一个人性化的小细节:考生们发现准考证上都统一印上了考点学校名称,考生能迅速准确地找到考试地点,往年发生的考生走错考点交警一路护送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
高考是教育公平最有力的“助推器”。细心的考生会发现,考场设置了手机信号屏蔽器。这一特殊装置将会屏蔽掉考场的无线电信号,防止有人借此舞弊。
高考录取结束后,贵阳一中一名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从考试,到填报志愿,最后被录取,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完全没有想像中“糊涂账”的感觉,阳光招生的确让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