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2008全球教育
2009-01-04

2009年01月04日 10:16:56  启德教育网

  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2008年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值得欣慰的是,国际教育专刊一直能够参与其中。抗震救灾、奥运会、免费义务教育……秉承追踪国外教育,服务国内教育的办刊宗旨,我们尽量在第一时间提供国外的教育动态信息、经验做法、政策措施。

  回首发现,有些国家走入我们视野的频率总是更高一些。它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要去关注?我们不难看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越来越重视教育,也可看出国家与国家之间、各国教育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之间在以一种怎样的态势相互影响、共同前行。——编者

  美国:经验与问题都受世界关注

  在比较和借鉴国外经验、追踪国际教育热点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视线始终无法避开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从年初的大学降价风潮到下半年逐渐扩展的金融危机,再到年终岁末奥巴马在大选中胜出,美国总是最吸引世界眼球的地方;从小学生怎样开展课外活动,到大学如何监控债务风险,美国总是不吝输出它的教育经验。

  今年年初,以哈佛大学为首的顶尖大学纷纷推出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学生降低学费、加大资助的优惠政策。美国大学是良心发现还是觉悟高?在众多媒体对此举大加赞赏的同时,本刊约请专家理性分析降价背后的原因。降低学费是政府、大学、国会和民众多方博弈的结果。事实上,据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概览》数据,美国高等教育收费目前仍然是经合组织国家中最高的。

  贷款是美国学生步入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2008年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贷款机构撤出学生贷款业务,对一些学生构成了威胁。今年8月,美国《高等教育机会法案》获得修改通过,提出了遏制高等教育学费上涨、规范学生贷款的多项办法。美国总统布什强调:“经济减速不应意味着减少教育机会。”

  布什卸任在即,人们开始议论他对美国教育的功过是非。还是让数字说话,今年公布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结果显示,美国排名三十开外,学生成绩低于各国平均水平,但是美国的教育投入远远将其他国家甩在身后。这对于以强调绩效、学业成绩、统一考试为特征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来说打击不小。美国前任教育部副部长斯科拉法尼认为,“不均衡仍然是美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奥巴马的当选,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他是否能为美国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在明年年初推出相关选题。

  日本:灾难引发学习动力

  事实上,日本上榜的理由很多。虽然经历了首相更迭,但是日本教育改革的脚步并未受到影响。继日本《教育基本法》修订以来,又对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今年,日本颁布了新的课程教学大纲《学习指导要领》和中长期教育规划《教育振兴基本计划》。

  日本认为,当前青少年面临的问题是学力和体力下降,个人生活目标和奋斗精神不足,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缺失等。因此,这一轮的教育改革结束了实行30年的“宽松教育”,开始基本学力测试,延长教学时间,提高学习难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职业观,成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社会人,将生存能力写入教育基本目标。

  汶川大地震后,国人的目光再次看向日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校更坚固,人们向这个地震多发的岛国寻求答案。在日本,学校建筑的抗震加固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今年,日本提出5年内对1万所中小学危房进行抗震加固,其危房标准是6级以上地震有可能倒塌的校舍。

  10月,2008年诺贝尔奖揭晓,日本又一次站到前台。今年,4位日本科学家折桂,使其诺贝尔奖获得者跃升至16人。韩国学者总结,日本同行的成功得益于长年潜心研究,自由、平等、独立的研究风气和注重基础研究的科研评价机制等。今年9月,国际教育专刊介绍了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突破门户限制,鼓励博士生到其他研究室和大学拜师学艺的博士生教育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治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可见,在新一代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日本既有秉承传统之处,又不乏创新之举。

  据2008年经合组织《教育概览》统计,日本年轻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有了大幅增长。日本教育支出中的私人支出在学前和高等教育领域尤其高,分别占55.7%和66.3%。同时,大学生获得的财政资助较少。在经合组织国家中,日本和韩国学生获得政府资助的比例最小。

  韩国:总统挂帅的教育改革

  调查显示,教育改革受韩国国民关注的程度仅次于经济。今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开始兑现他竞选时的承诺,重点抓经济和教育,并亲自主导教育改革。在日本告别“宽松教育”之际,韩国推行30年的“平准化教育”前途也不乐观。与过去强制性的教育公平不同,这一年中,韩国推出的教改政策开始强调学校的多样化、公民对学校的选择权,希望以此作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动力,满足家长日益高涨的优质教育需求。

  韩国教育成绩斐然,25岁至34岁的韩国人中,有97%完成了高中教育。韩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

  韩国家长重视教育的程度可谓世界少有。2008年经合组织调查显示,韩国家长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不满意度和对孩子的学习纪律要求都是最高的。据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一项调查显示,韩国77%的中小学生都在参加课外补习或请家教辅导,有些孩子要到晚上10点才能放学,家庭为孩子上课外辅导班支出的费用高达20万亿韩元。孩子们在课外学得最多的仍然是英语、数学、语文。在韩国,3/4的高中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其余才会选择职业教育,教育的升学取向和竞争压力可见一斑。

  韩国今年的教改方案,也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韩国还通过在校内开设辅导班、提高学校的英语教育水平,让孩子离开私立辅导班,减轻家庭教育负担。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在根本上扭转学历社会的风气,也并未真正给孩子减轻负担。

  其结果已经有所显现,刚刚公布的国际数学与科学调查(TIMSS)显示,韩国学生获得数学第二、科学第四的好成绩,但是韩国学生认为自己对数学和科学学习有信心、有兴趣的人数比例却大大低于各国平均水平。和我们同样有着“诺贝尔奖焦虑症”的韩国,也在不断追问日本为何能屡屡获此殊荣,但是他们似乎忘了分析自己的孩子为何对学习没了兴趣。

  印度:人力资源强国路上的赛跑者

  同处亚洲、同样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使得我们总是愿意拿印度作为参照物。

  今年,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书写的一年,实现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的夙愿,并且开始规划新的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在这一年,印度的第十一个五年教育发展规划正式颁布。这一计划提出,虽然“国家实施八年义务教育”是宪法的明确规定,但50多年来并未真正实现,八年义务教育要在未来5年中得以落实。印度还提出,将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目前的3.7%提升到6%,创建14所世界一流大学,新建2万所小学,2009年将在所有学校实施免费午餐计划。

  这些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未来证明,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印度教育已经受到了其他国家的关注。今年的一则新闻说,印度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让儿童3岁学电脑、5岁学乘法,在幼儿园里就开始写散文,这一教育模式引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兴趣。看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仅仅是中国家长的座右铭。另一则消息则称,印度能够接受这种学前教育的机会并不多,对家长来说,每年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招生都近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见教育需求众多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在印度尚未找到解决办法。

  芬兰:排名第一成为世界典范

  2008年初,国际学生评价项目调查结果公布,不仅使之成为本年度各国及国际教育界提及最多的话题之一,也成就了一个教育明星国家芬兰。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是由经合组织进行的一项关于15岁学生数学、科学和阅读素养的调查,涵盖57个国家和地区,被视为衡量各国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备受关注。今年,芬兰以563分的平均成绩居于榜首。

  随后,探讨芬兰教育成功经验成了今年许多国家的热门话题。本专刊也先后关注了芬兰高中课程改革、芬兰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等问题。芬兰教育界自己总结的经验是,他们实现了面向所有人的灵活的教育体制,其中师资最为重要。

  更值得注意的是,据2008年经合组织《教育概览》统计,芬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生均投资分别为5557美元和7324美元,低于经合组织平均值。芬兰教师薪水增速较快,生师比较低,教师负担较轻。

  芬兰高等教育仍然实行免费,高等教育生均投资为12285美元,高于经合组织平均值。芬兰学生很满意政府慷慨提供奖学金和贷款以供他们支付完成高等教育所需的生活费用,这也让芬兰的高等教育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芬兰的普通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76%。

  与2000年相比,目前在芬兰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增加了61%。芬兰高等教育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加大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有很多课程用英语教学,二是它对外国留学生和对本国学生一样,都不收学费。

  英国:有多少教育责任该由国家承担

  “当前,国家、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责任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儿童的养育正在从家庭私领域走向公共领域”,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教育系主任康罗伊教授如是说,而这也正是目前英国教育的一大特点。

  英国首相布朗及其教育大臣鲍尔斯继承了其前任重视教育的传统。近年来,英国对教育的投资大量增加。10年间,英国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资增加了60%,高等教育投资增加了52%。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6.2%。

  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去年年底提出的未来10年英国教育远景规划《儿童计划》,在2008年进入实质性推行阶段。学业、健康、减肥、营养、安全、社会交往等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所有事项,都进入了政府的视野。作为《儿童计划》实施的重要步骤,2008年,英国颁布了新的儿童安全计划,为儿童新建3500个运动场,改进社区的青少年活动设施,促进儿童参与健康向上的课外活动。今年9月,烹饪课成为英国中学生的必修课。

  《儿童计划》同时规定了学前教育的优先地位,英国3岁至4岁儿童的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51%增长到目前的90%,在经合组织所有国家中是最高的。前不久,英国提出拟将义务教育起始年龄提前到4岁。

  尽管英国高度重视教育,但是15岁至19岁人口中,有5.3%的人既无文凭,也未就业。为此,英国在今年提出了中等教育文凭改革方案,提供更连贯、更全面的认证体系,增加中等教育的吸引力和文凭的含金量。

  在高等教育方面,英国今年也有大动作。例如,计划改革传统的学期划分、提供更详细的毕业成绩报告、引入企业赞助学位,以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学生就业作出贡献。虽然英国政府对教育可谓尽心尽力,但是国家应该在何种程度上承担教育责任、对教育进行干预,也是英国广泛争论的问题。

  瑞士:聚集世界智囊探讨教育问题

  在此,我们并不想讨论瑞士教育的成败。作为众多国际组织所在地,瑞士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将世界各国的首脑、精英汇聚在一起,讨论当今世界的教育大事。

  今年1月,一年一度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小城达沃斯举行,一时间可谓群雄毕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的经济论坛上也有教育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首相布朗、约旦王后拉尼亚、时任微软公司总裁的比尔·盖茨等各界人士从此处发出联合声明,呼吁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入学儿童增加2500万人,儿童死亡人数减少400万。借此机会,企业界为全民教育快速通道项目募集捐款12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改善办学条件、普及信息教育等提供资金支持。

  11月,瑞士的另一座城市日内瓦,迎来了153个国家的教育官员、专家学者等代表共1500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8界国际教育大会在此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全纳教育:未来之路”。当今世界仍有7700万儿童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走入学校大门,如何使教育接纳他们的多样性、特殊性,已成为全民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与此同时,《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也在这里向全世界发布,今年该报告重点关注世界教育仍然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具体内容我们将在近期予以关注。

来源:浙江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