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有个“联合国”
2009-01-03

 2009年01月03日 10:10:16  来源:华商晨报 

  来自世界各地

    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拥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是沈阳最大的留学生群体

    常常收获惊喜

    留学生Troyer发现居然有那么多中国人知道布鲁塞尔“撒尿的小男孩”,“比利时那么远,你们怎么知道那么多?”

    学得越来越多

    课程从语言扩展到经济、商务、医学、艺术等科目,从文科发展到理工科,与中国的文化、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扎根中国大地

    俄罗斯留学生萨沙靠着流利的沈阳味汉语,经常去朋友的公司帮忙,“我将来?当然要留在沈阳,这里多好。”

    每当课间休息,走廊里便会聚集各种肤色的留学生,就像一个小型的“联合国” ■记者 吴章杰 摄

性格倔强的俄罗斯女孩亚娜(中)不服输,一定要用筷子把食物送到嘴里

 ▲虽然到中国只有几个月,但玛莎的汉字已写得有板有眼

    大厅里,比利时小伙Troyer和中国大学生“蒋”用汉语夹着英语交谈。

    寝室里,阿尔及利亚姑娘兰兰一边吃着自己煎的荷包蛋,一边上网跟家人用阿拉伯语进行音频通话。

    教室里,15个来自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的交流学生,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中国教师用中文讲授国际贸易课程……

    早在1966年,就有近百名越南留学生毕业于辽宁大学。目前,辽宁共有25所大学可以接纳外国留学生前来就读。

    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拥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是沈阳最大的留学生群体。他们多以公派来华留学为主。一位中国学生戏称,校园里有个小小的“联合国”。

    “比利时那么远,你们怎么知道那么多?”Troyer很惊奇,居然有这么多中国人知道布鲁塞尔“撒尿的小男孩”于连。

    来到沈阳才7个月,Troyer已经基本能用汉语同“蒋”交流了,偶而夹杂几句英语。自从一次在校园邂逅,两人就成了朋友,经常约在学院一楼大厅聊天,“这对我的汉语有好处。”

    “齐祖,齐祖!你也喜欢他?”裹着头巾的兰兰,一听记者说出她家乡的球星齐达内,马上激动起来。刚来中国的时候,她离不开一张至今挂在她寝室里的幼儿识字挂图;如今,她已能熟练地阅读中文的大学教材。兰兰毕业后打算回国做一名大学教师。

    而俄罗斯小伙萨沙的打算和兰兰不一样。靠着聪明的头脑和流利的沈阳味汉语,他经常去朋友的模特中介公司帮忙,赚点钱。“我将来?当然要留在沈阳,这里多好。”

    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教师赵忠阳告诉记者,这些年,来辽宁的留学生逐渐增多,所学课程也从单一的语言逐渐扩展到经济、商务、医学、艺术等科目,从文科发展到理工科,他们与中国的文化、经济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去年7月奥运圣火传递到沈阳时,45名在棋盘山圣火传递起点高喊“中国加油”的外国留学生便全部来自辽宁大学。

    在沈阳,留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汉语和友情,有人甚至还有了爱的结晶。几个月前,一位来自非洲的女留学生和她的德国丈夫在沈阳生下的小女孩多多,成为了学院里的明星。“那小女孩非常可爱,我们都非常喜欢她。”辽宁大学教授文然说。

    文/图 记者 吴章杰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