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狄)农工党北京市委近日公布了其2008年“关于高中阶段取消文理分科与高考改革”的调研结果。根据调研,农工党北京市委呼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并剖析了文理分科的几大弊端。而作为配套的系统工程,建议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
其中约60%的受访者认为,高中文理分科会使学生由于缺乏文理科交叉的综合优势而缺乏创造力,而76.6%的人赞成取消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三弊端
在《关于高中阶段取消文理分科与高考改革的建议》中,陈青云等专家详细剖析了文理分科带来的三大弊端。
淡化基础教育功能
影响高考志向选择
高中学生处于心智发展时期,并未完全定型,要他们在学业尚未完成时就决定学文科或理科,很容易产生偏差。如果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选择错了,想要重新选择很困难。
加剧中学应试教育
分科后,理科学生往往不再注重历史、地理学习,不再阅读经典文学,导致知识面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不再注重物理、化学,不熟悉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
热点追问
现阶段取消文理分科有无操作性?
“把期末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文理分科是现行考试制度的产物,如果单纯取消文理分科,势必加重高中生的学习负担。因此,陈青云建议改革目前“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同时改革目前高中课程的设置。
陈青云建议,在高中课程设置方面,专业技能课程可以转移到大学学习;数理化、社会科学等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浓缩,设置为必修课;同时对于诸如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等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内容设置为选修课,并结合社会实践甚至幻灯片教学来完成。
在高考模式方面,高考招生时参照平时考试成绩,把高中6个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高考总分。本报记者 吴狄
专家说法
“取消分科时机尚不成熟”
作为北京高中课改的参与者之一,首师大副教授、教育部首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成员王海燕也支持文理不应过度区分的观点。
她认为,高中课改中增加选修课,就是让学生逐渐学会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简单地依靠文理分班。让学生根据兴趣选修课程,是高中课改的目标之一。但在现有情况下,取消文理分班、依靠学生的选修自主确定其兴趣方向,条件并不成熟。本报记者王佳琳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