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言失学”的调查
2008-12-31

2008年12月31日 10:09:39   新华网

  新华网12月31日报道 近日,国内几大知名网站几乎同时出现一个帖子《唐山二中二名学生网上评论学校被开除》,并迅速引起网友关注,在不到3天的时间内,某网站的点击率超过了10万,网友称之为“开除门”事件。 

  由“开除门”事件本身,引发了网友对学校该如何对待学生的言论,学生言论自由度有无底限,学校和学生如何沟通以及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目前,此事仍未平息,记者就此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调查。 

  “开除门”事件引发的轩然大波 

  事情的主角是唐山二中的两名学生。《唐山二中二名学生网上评论学校被开除》这一帖子里说:“据网上的信息得知,唐山市第二中学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及所施行的严管制度不满,便在‘唐山二中贴吧’进行评论。校方知道情况后进行调查,最后开除二名学生。并同时规定全校学生不得再上‘唐山二中贴吧’,否则以开除论处。” 

  这篇帖子里还提到了唐山二中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规定:“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确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比如在上课的时候不让睡觉还不让趴着,否则会被开除;去学校德育处举报谈恋爱者获得200元等等”。 

  帖子很快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网友的评论大多指向一类话题:学校是不是应该给学生网上自由言论的权利?学生通过网络批评学校“因言获罚”是否恰当?学校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等等。 

  一直以来,互联网时代的师道尊严和网上学生的自由言论似乎成了一对矛盾,“开除门”事件的爆发,实际上是这种矛盾的一次爆炸,它可能是第一次,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矛盾缘起 

  据记者了解,卷入漩涡中的两名学生都是唐山二中高二年级的学生,一名学生网名为“回凝暝朦de星雨,曾用名‘航海小小流星’(下简称星雨)”,是百度贴吧“唐山二中”吧非常活跃的一名吧友;另一名学生网名叫“香不啦啦”,也是“唐山二中吧”的知名吧友。 

  据唐山二中校方介绍,从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两名同学在二中贴吧里面发布了大量的帖子和留言,其中有很大部分包含了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恶意攻击诽谤学校的内容。 

  校方介绍说,在星雨的《二中食堂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中,有这么几句话:“学弟学妹们可能不知道,在今年6月9日——6月15日一周时间,食堂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体食品安全问题。据我所掌握的资料,保守估计有200人吃食堂的饭而致病,真实情况可能是这个数字的3——5倍。” 

  二中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全校在校生3300名,按照帖子里所说的,一下致病上千人,该是多大的事情。这个帖子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了恐慌,我们本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做了认真调查。调查结果是,在帖子中提到的这段时间内,只有3名同学生病,其中两名同学是在校外吃饭的。 

  “香不啦啦”曾在贴吧里发表了一首“七律”,内容是讽刺二中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卫生条件,校方说,这其实是他在网上找到的恶搞、讽刺别的大学食堂的顺口溜,窜改后转嫁到自己学校身上,给学校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此外,星雨发的《11种经典消磨上课时间的好方法...》《星雨教您如何在电脑课上网》《当今四大欠削人物 》等帖子,被校方认为是低级、颓废和带有色情内容的,严重破坏了贴吧的气氛。 

  因此,学校认为,“两名学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及网络道德公约和贴吧规则,鉴于二人在校内已造成不良影响,师生反响强烈,无法继续在二中就读,为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经学校研究,并征询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依据《唐山二中学生违纪处理办法》第七条第四款之规定,决定给予上述两位学生保留学籍、劝其转到其他学校就读的处理”。 

  “我有错,但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建议” 

  “网上那篇帖子中有很多言论是不实的,说我们开除了这两名学生,这是不正确的,学校保留了他们的学籍,他们将来的毕业证还是二中发的;其次,二中确实以管理严格著称,但帖子里所说的上课趴课桌睡觉就开除,去学校德育处举报谈恋爱者获得200元奖励等校规,简直是无中生有,这怎么可能。”二中一位负责人说。 

  “不是开除,我认为实际上等于劝退”,在另一所学校,星雨对记者说。11月29日和12月上旬,星雨和“香不啦啦”回学校参加了两次会考,校方领导曾和他们的父母沟通过,大意是只要学生接受教训、决心改正并表现良好,经申请,学校同意其重返二中学习。“但是,学校处分我的理由是攻击诽谤,假如我回去了,谁敢保证我不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星雨目前就读的这所学校采取的是封闭式教育,一个月只能回一次家,校内不能上网,也不能用手机,所以直到记者采访他时,他对外界网络围绕他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星雨说,他发的那些帖子中,大部分是为了好玩,并没有其它目的。批评食堂的那个帖子,有一部分是自己臆断的,但相当部分是真实的,帖子上有个例子说,食堂大屏幕上滚动的西红柿炒鸡蛋价格是3元/份,但只要学生说一句:来一份米饭和西红柿炒鸡蛋。饭卡上80%会扣去7元钱,食堂师傅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大屏幕上说的是3元半份。“这不是欺诈吗,出于义愤我就发了这篇帖子。”

  “想不到后果会这么严重”,星雨说。 

  实际上,有关对学校的批评在二中贴吧里并不少见,其中伙食问题是学生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另一个浏览量超过千人的帖子《二中食堂名产》中,以反讽的口吻表达了对食堂伙食的不满,这个帖子跟帖最终达到了百条。 

  “大家发帖的目的并不是唯恐天下不乱,很多时候就是发发牢骚,之所以出现很多批评学校的帖子,一是网络隐蔽性高,不用担心后果;二是很多同学确实有意见,学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那两名同学被处分的事出了后,我大吃一惊,我觉得学校做的过分了,每个人都有言论的自由,即使说错了可以教育他,没必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唐山二中一名不愿说出名字的学生说。 

  回凝暝朦de星雨在唐山二中吧发了一系列帖子,很快成了吧内名人,也引起了轩然大波。星雨回忆说,大约是10月中旬的一天上午,他被从物理课上叫到了办公室,等待他的是班主任和几位校领导,其中一位校领导拿出几张打印好的纸张,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问是不是他写的?“我很紧张,腿不由自主地哆嗦,刚开始抵赖了几句,但很快就承认了。” 

  随后,一位教师又让星雨把二中吧认识的吧友写出来。“我心里想,不知道学校会给我什么处分,如果是警告之类的我就说,如果是劝退、开除之类的我就不说,于是我就问老师学校会给我什么处分。老师说,这个学校会研究的,你只管写。我心里斗争了半天,就写了一部分我知道的、并在二中吧比较活跃的会员”。这些人的名字中,大部分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只有一个是在校生,和星雨一个年级,网名叫“夏夜冥想”。 

  根据学校的调查,“夏夜冥想”也在唐山二中吧发了500多个帖子,“经审查,没有发现不良信息,批评教育后,免于处分,并在全校进行了公布,同学们认为学校很公道” 

  星雨说,与“夏夜冥想”相比,他们俩最大的差别应该是成绩差别。在开除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他的成绩居全班第10,全年级140名;而“夏夜冥想”的成绩全班第一,全年级也居前。 

  在星雨承认发帖的几天后,学校在升旗仪式后宣布了对他和另一名同学“香不啦啦”的处分。 

  言论自由与师道尊严不可调和? 

  “我有错,学校也有责任,我觉得学校对我的处分偏重了”,星雨说,另外他认为校方不对的地方在于,学校不该控制贴吧,那是学生们自己的空间。 

  实际上,在网友的讨论中,学校取得吧主密码删除贴吧帖子也是一大罪状之一,认为这是学校在试图控制贴吧,控制学生对学校的负面言论。 

  青春季风,唐山二中毕业生,现在英国留学。2004年到2008年,担任唐山二中贴吧吧主,后辞职。 

  “我担任贴吧吧主这段时间在二中上学,其实没发多少帖子,也基本不管事,年级组长告诉我不要过多涉足贴吧,校领导也找过我,压力很大。后来我把贴吧密码告诉了和我私交很好的一位计算机老师,他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密码告诉了校领导,此后基本就是学校在控制贴吧,很多帖子也是在这个时候删除的。”青春季风告诉记者说。 

  另一任吧主DBM也将密码告诉了学校,但校方告诉记者说,这是DBM自愿行为,校方并没强迫。主要原因是DBM工作后时间不多,因此将账号和密码交给前班主任,委托老师一起管理贴吧。但据贴吧的另外一任吧主说,学校取得了密码后,所谓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删除所有不利于学校的言论。 

  二中校方在接受记者时说,学校确实删除了一些帖子,但这些帖子有的内容子虚乌有,有的格调低下,有的灰色消极,既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所以删除是应当的。 

  唐山二中贴吧一位教师的发言颇有代表性:我们的确承认现在是所谓的互联网时代,但是这让我们老师一点尊严都没有,学生们可以尽情的在网上说老师东,老师西,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好象这个贴吧就成了学生报复老师发泄老师的场所,好象这个贴吧就成了领导考察老师的工具了似的。老师还有没有一点尊严?……总之别让整个学校的心被这个牵着鼻子走。 

  对于老师的这种言论,“香不啦啦”的回帖事实上代表了学生的立场:很高兴我们看到贴吧还是发挥了作用,网上言论自然有他的正确和错误,就像人肉引擎,如果老师,校长都能正确的看待学生的言论,那谣言谩骂也就不攻自破了吧。 

  提出意见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在这件事上,有些地方却显得不可调和。正如一位网友在评论这件事情说的那样:学生有错,老师有责,校方有责;但是言论自由是正常的,怎么会害怕学生的言论呢?除非真的心虚!!这样的处理有些偏激,还可能影响整个学校学生的心里健康!所以说教师们要谨、谨、谨!!! 

  “开除门”事件发生后,有网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一篇评论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教育方针为何?我们学校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我们对学生及社会议论教育的正确态度该是什么?因言获罚,因言失学,这样的处理依据何在?这样的决定与教育精神的哪一点沾边?在知识经济下,在互联网时代,动辄不准学生上“贴吧”,粗暴地不准“发表议论”,我们的书怎么教?我们的学生怎么培养?我们的素质教育怎么实施?我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任务怎么落实?我们怎么知道时代的进步?怎么了解学生、社会对学校的反应?怎样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有机融合和紧密联系?更为关键的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如此态度,将给受教育者怎样的心理暗示?将对受教育者形成怎样的影响和教育示范?” 

  这一连串的“为什么”,实际上才是“开除门”事件后应该讨论的。 (本文来源:新华网 )

来源:华龙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