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鹰 2008年12月30日09:17 来源:大河网
广州多所高校开设了死亡教育课,授课的内容包括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等,此外,学生还要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或实践,略窥死亡面貌。(12月30日新浪网)
广东高校死亡教育课的开设,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社会对此广泛关注,有人称此举有助于引导学生直面生死,消除其对死亡的神秘感;有的人则认为会在无意中诱导学生寻死。“死亡教育”在国内引发激烈的讨论甚至非议,在情理之中,毕竟这种课程的开设是对禁区的一个突破,而且死亡教育课的有些做法的确也值得探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火葬场,是否会加剧某些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感;在小学生中进行死亡教育是否适宜等等。所以,死亡教育要达到积极效果,消除副作用,教学方法还要继续改进。
但是,广东高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否认的。为何要开设死亡教育课?因为学生们需要直面生死。现在大学生自杀事件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近5年来已有75名学生自杀,仅今年就已经约20名学生自杀。为何众多高校纷纷开设死亡教育课?因为各高校看到了开设的效果。比如,广东药学院一名女生,因长期患有抑郁症,几度产生自杀念头,但在选修了死亡教育课后,她的想法产生了改变,对生活的信心恢复了。
导致学生自杀事件增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可对死亡的误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在我国,“死亡”的话题一直是被避讳的,这种过度的避讳使青少年对“死亡”产生了神秘感和好奇心,甚至使他们在对死亡的认知上,产生了不正确信息,误认为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这样一来,有的学生会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选择放弃生命。比如,某一考生,高考结束后,看到其他同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而自己的通知书未到,以为自己落榜了,便服毒自尽了。可其死后第二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到了。
可以说,面向学生进行死亡教育,可以教育学生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知道怎样尊重和珍惜生命,有了正确的、健康的死亡观,学生们才能在遇到挫折时,坚持对待生活,珍惜生命。同时,经过死亡教育,学生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消极心理现象消除,他们一方面,当面对自我之死、亲人之死时,会有心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他们会为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而努力。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