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识教育进小学受关注
2008-12-29

2008年12月29日 09:27:58  来源:南国早报

    12月26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国教育体系中,长期被漠视的性教育知识,正式被纳入到《纲要》中。按《纲要》要求,学生从小学5~6年级就要开始学习性知识。记者调查发现,《纲要》的出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小学开始学性知

    《纲要》明确将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分为5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按照《纲要》要求,从小学5~6年级开始,学生就将学习到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包括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内容。

    初中阶段则要学习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痛经的症状及处理;选择和佩戴适宜的胸罩等知识。高中阶段特别强调要帮助学生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学生:对“性”仍陌生

    对《纲要》的出台,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出热烈响应,希望学校能尽快开展相关的课程。钟迪(化名)今年10岁,她向记者说起自己的糗事:“刚来月经时,我以为自己是动脉大出血,然后我跑去妈妈单位告诉她我要死了。”后来,妈妈对她解释了很久,才将误解消除。曾经有段时间,钟迪没有来月经,而听同学说若是月经突然不来,那就是怀孕了。那段时间,她晚上经常自己躲在被子里面哭,害怕自己的肚子大起来。

    念初三的高彤(化名)说,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的教材里有《成长教育》的书,但是学校并不开课,让学生自己看,很多学生拿来当作取笑异性的书籍。高彤说,班上很多男同学、女同学经常聚在一起看黄碟,并给自己找借口,说这是“学习知识,对以后长大有用”。

    今年高三的莫言齐(化名)说,他平时比较羞涩,对性知识并不关注,当一些同学大谈特谈这方面的知识时,他还有点反感。莫言齐说:“如果我想了解的话,可以通过网络。”

    老师:填补教育的空白

    “目前小学关于青春期的教育还是个空白。”南宁市一所小学的卢老师说,小学的生理、性教育目前并没有系统的课本,学校从前都不知道从何入手。而现在的孩子比较早熟,有的四年级就出现月经初潮,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很多孩子都感到害怕。一些父母向学校反映说,孩子羞涩问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就通过网络去了解,网络的东西没有经过过滤,在性知识方面就存在着有一定的误导性和危险性。卢老师觉得性教育就应该从小学开始,不要将性神秘化,让孩子正确的认识。

    有一件事情让卢老师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刚上六年级的男孩,有一天拿自己的性器官来玩,突然却挺起来了,他感到很害怕,拉了几个男生进厕所,大家互看。男孩很奇怪为什么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以为自己得了病,最后他只能去找老师。“孩子不懂啊。”卢老师表示,《纲要》出台后,学校会按照其中的内容制定计划,将对孩子的性知识系统化、公开化、健康化,让孩子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各种反应。

    一些高中教师认为,性教育对中国高中教育来说,同样是一个空白。过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缺少正确的引导。在高中阶段讲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很有必要。

    医生:在性教育上迈出一大步

    对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学习性知识,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的何冰主任表示,教育部这一举动将在性教育上迈出一大步。

    何冰说,性教育的好处在于,它能弥补和缓解现在很多青少年生理成熟但心理跟不上的现状。孩子在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以后,可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出适合自己年龄和需要的信息。

    她认为,《纲要》的出台,符合人性和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育。按学生的年龄层次,给予不同的性教育,可以满足孩子相应年龄段的需求,也就不会太深究和过于迷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出“性朦胧”,更好地保护自己。

    家长:教育方法要讲究

    家长们对《纲要》出台的态度则要慎重得多。一些家长对《纲要》在小学高年级就讲性知识,认为很及时,而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学就向孩子灌输这类知识过早。

    覃女士是一名医生,女儿今年上四年级。对《纲要》的公布,覃女士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较早熟,青春期提前,如果学校和家长都不正确引导,孩子很容易进入误区。她建议,学校若是开课,最好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一起参与,配合孩子健康度过青春期。

    邓先生的小孩今年读六年级。听说在小学就要给孩子讲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内容,邓先生有些担忧。他表示,他的儿子很单纯,如果学校老师不说性知识,他的孩子也许在性朦胧中就度过了童年,并不会太注意。如果学校老师说起女性第二性征,他儿子也许反而会去留意女孩子的身体发育,暗自揣摩。儿子念小学的黄先生也表示,学校上课涉及性知识虽然有必要,但上课的教材及老师的上课方式,都很重要,引导得好对孩子有益,引导不好反而害了孩子。(蒋晓梅 邓游 姜界峰)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