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课程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2008-12-29
2008-12-29 9:13:44
 
    简要内容: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斥资300万元,开始对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校医进行“青少年死亡教育”培训。从两年前海口某中学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殡仪馆,到上个月昆明一中让高一学生集体写遗书,死亡教育频频激起公众热烈讨论。

  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斥资300万元,开始对偏远地区中小学校校医进行“青少年死亡教育”培训。华南农业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等广东高校也陆续开设了死亡课程。

  从两年前海口某中学组织高一学生参观殡仪馆,到上个月昆明一中让高一学生集体写遗书,死亡教育频频激起公众热烈讨论。

  数据显示,中国15岁至34岁人群死亡第一位原因是自杀,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而据不完全统计,广东近5年来已有75名学生自杀,仅今年已经有20名左右。自杀率的直线上升,显现了死亡教育的迫切性。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死亡话题是禁忌,尤其是对孩子。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超过50%的家长都认为“生死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们的身心不利”。可是,不谈论死亡,死亡就会远离孩子吗?

  恰恰相反。暧昧和回避带来的无知状态,往往使孩子死生一线而不自知:比如近几年盛行的“三步昏迷”游戏,很多孩子都喜欢体验其中“飘起来”的快感,却不知道大脑缺氧有生命危险。又比如自杀网站、自杀游戏就是针对无知进行误导,将死亡描绘为轻松、随意的浪漫行为。更糟糕的是物极必反,孩子因禁忌对“死亡”感到神秘和好奇,甚至心向往之,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放弃生命……

  可见,无论如何回避、有意拒绝,伤害与死亡总是如影随形,甚至步步进逼。何不试试直面现实:只有认识到生命短暂、无法回逆,才会想到珍惜;只有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光并非永远挥霍不尽,才渴望抓紧每一个现在。就成人而言,如果能及早进行生命终点的模拟旅行,现在还会那么常常地无聊、轻生吗?生命过程中的坎坷还会耿耿于怀吗?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不但会让人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甚至能更平静地面对死亡。由“死亡”切入的生命教育,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是正面的劝导和讲授所难以实现的。(俞生)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