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6 9:51:56) 来源:荆楚网-楚天金报
为了帮助寒门同窗,全班同学捐出了衣物。不曾想,大家倾心关爱的贫困生却“不领情”,竟将师生们的捐助扔在了学校门外。昨日,旧事重提,班主任程老师却平静地说,该反省的也许是教师。
程老师在江南一所普通初中教初二。天气转冷后,她发现班上一男生还穿着秋天时的旧运动衫——男生家在农村,他和妹妹随母亲来汉,一家的生活靠母亲做清洁工维持,生活极困难。了解情况后,程老师召集班干部开会,号召全班同学为该生献爱心。
虽然班上同学的家境大多不富裕,但面对寒门同窗,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爱心。男生们纷纷捐出自己的棉衣棉裤,女生们则凑钱买来了几床崭新的棉被,程老师还把儿子仅穿了一次的新旅游鞋捐了出来。班会上,当学生们将捐助物品堆到男生的桌面上时,沉默寡言的男生咬着唇一句话没说。当天,班干部将捐助物送到了男生家的租住处。
周一,程老师在学校门房看到了捐助的新棉被。门房师傅告诉她,周五的晚上,有人敲门,他把门打开,就看到了一堆衣物,开始以为是谁扔的垃圾,后来看到棉被还是崭新的,就抱了进来,而那些衣物则被路人捡走。“那棉被是我亲自捆的,我当然认得。”程老师说,走进教室,那名男生仍然穿着旧运动衫。面对程老师的质问,男生仍是一言不发。面对如此不知感恩的学生,程老师灰心了。
一个偶然,程老师从男生的妹妹处了解了实情。原来,男生的母亲个性极强,虽然贫困,但从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施舍,这或多或少影响了孩子。男生硬着头皮将捐赠物品搬回家后,当晚就在母亲的训斥声中将衣物搬了出去,扔在了学校门口。“妈妈说,接受捐助是件丑事,是不劳而获……”12岁的小丫头说。
回到家,程老师向读高中的儿子抱怨此事,儿子居然说:“换了是我,我也不会要捐助的,谁没个尊严?”程老师想起,受捐助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大男孩,而自己自始至终不曾考虑过他的颜面和感受,“看来,该反思的人是我。”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董柏林表示,当前我国中小学对贫困生的帮扶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忽略贫困生的感受,一味地捐钱捐物,爱心却让被捐助对象心里蒙上了阴影。他提到,天津的一名教师很聪明,她从不直接将资助交给贫困生,而是为贫困生提供“挣钱”的岗位:比如让学生替她跑腿、拿教具,或是为同学们服务等。这样的做法既帮助了困境中的学生,又能够教育和激励学生。
来源:四川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