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30载
2008-12-19

南京师大文学院教授 何永康     2008年12月19日04: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978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现了一个“奇观”:这一年的春季,77级考生走进了大学校门,这年的秋季,78级考生紧跟着走进了大学校门,春秋二季同时“开花”,把1978年装点得更加多彩绚烂。

  30年前,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一阅至今,没缺过席,我为见证了江苏高考30年的种种发展变化而无比自豪。回想30年前,我面对的考生,有许多已经30岁上下了,他们被“文革”耽误了10年宝贵青春,此时又燃起了大学之梦,从农村,从工厂,从代课教师的讲台,热泪盈眶地走进了考场。一想起他们的特殊经历,我们心潮难平,阅卷格外认真,招生格外细致。

  我曾经教过一位33岁的78级学生,同学们都称他为“班级之父”。他告诉我,当他走向考场的时候,身后有4个儿女在向他招手,稚声稚气地祝爸爸考上大学……这一“历史镜头”应当永远印刻在中国教育的历史天空,让后来的青年学子更加懂得珍惜“春天的故事”,珍惜宝贵的学习机遇。

  30年来,我们阅卷形成了相当完善的运作机制,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细致、规范。为了做到这一切,有的阅卷老师冒着高温,赤着脚,站在水泥地上阅卷。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阅卷点上没有空调,7月的南京又特别热,有一天,我实在热得受不了,就干脆赤膊阅卷,正巧副省长来看望,我十分尴尬地与他握手!现在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实践证明,恢复高考制度是“真理”的选择。江苏的考生人才济济,一朵浪花咬着一朵浪花,一个惊涛追着一个惊涛。30年来,全国高校造就出来的优秀人才星汉灿烂,霞彩满天,有力支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前不久,南京师大中文系78级校友聚会,当年的“班级之父”也来了。这位桃李满园的中学高级教师已从教学岗位光荣退休,他的儿女有的也大学毕业数年了。就是这一滴小小的生活“水珠”,也折射出30年高等教育事业的伟大成果,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时代光辉。

  (本报记者 龚永泉整理)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