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然说,推行职业教育改革初期曾遭非议,但当时他下定了决心,不管别人怎样非议,都要在山东坚持推行教育改革,从而拉开了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大发展的序幕
苏老工作照(资料片)。 |
山东在全国率先掀起职业教育改革大潮
“中国旧式的教育路子不能走下去了,必须要改革!” “文革”结束后,山东是全国最早抓职业教育的省份之一,苏毅然是山东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倡导者。 记者:苏老,“十年动乱”结束后,您积极倡导职业教育的动因是什么? 苏毅然:粉碎“四人帮”后,百业待兴,实现“四个现代化”,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十年动乱”使山东省的教育事业遭受了严重摧残,中等教育结构严重失调,办学形式单一。 到 1977年底,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由 1965年的48.2%降至5.4%。这使整个教育形成了“上小学、考中学、考大学、出国或者进机关”的单一模式,出现了“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严峻局面。(说到这里,苏毅然叹了一口气。)中国旧式的教育路子不能走下去了,必须要改革! 与当时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建设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却非常缺乏,工厂里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还达不到1%,农村精通科学种田的新型农民所占比例连0.5%都达不到。这种状况,使我十分忧虑。 记得1977年我正在外地住院,时任山东省人事局副局长的杨衍银同志去看我。 当谈到发展教育时,我便谈了省里的教育要进行改革,不能老是沿袭旧的教育体制,沿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然后留学或者回家的老路走了。 我们要为工农业,为城乡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既有文化又懂生产技术的急需人才。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我们现行的教育结构,特别是对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的高中和大学结构进行改革,各县都要建一所职业中学,使广大农村青少年职业中专毕业后能学到一两门职业技能。这是我倡导职业教育的最直接动因。 记者:听说当时德国的教育模式对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毅然:说起这事,必须要提到当时省教育厅的干部董操同志,他可以说是我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当时我问他:“听说德国几乎所有的教育都是职业教育?”董操作了肯定的回答:“除了国家的大学,绝大部分都是职业教育,是国家在办。” 在山东的两个德国工程师,他们最引我注意的是,机器坏了,这两个工程师把衣服一脱,钻到机器下面,马上就能修理机器,这说明他们动手能力很强,水平很高。 职业教育必须动手,职业教育光动口不行,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革初期曾遭不少非议 “毛主席说过,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谁反对教育改革,我就拿毛主席的话来挡。我当时下定了决心,不管别人怎样非议,我都要在山东坚持推行教育改革!” 1978年开始,苏毅然开始推行教育改革,面对周围的非议,他搬出了毛主席语录。在山东,职业教育终于开始发展起来。 记者:当时邓小平同志也提出了要扩大职业教育的比例? 苏毅然:对,1978年4月,主抓科教的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出了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号召,他指出:“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小平同志的讲话表达了我们的心声,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思路,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我在这次会议上就发展职业教育作了专题发言。然而这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什么积极回应,没人理会,反而引起了一些非议(说到这里,苏毅然哈哈大笑起来)。 我当时下定了决心,不管别人怎样非议,我都要在山东坚持推行教育改革。我亲自找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同志谈认识,提建议,要政策。同时,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山东省《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意见》,这个文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等教育结构和体制改革的思路及措施,可以说拉开了山东省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序幕。 记者:当时有人明确反对您搞职业教育吗? 苏毅然:在山东反正我没有听到有公开反对的,因为我是省委书记嘛。(苏毅然哈哈大笑起来,91岁的他为自己这句玩笑开心不已。) 全国的事我管不着,但是山东的事我管得着,即使错了,我也会负责!(回忆起当时的决定,苏毅然神情严肃起来 。)毛主席说过,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人敢反对,我就拿出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来挡回去。在那个时候,有毛主席这句话还是很管用的,职业教育改革就没人敢反对了。 来源: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