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不是自主考试
2008-12-16

2008年12月16日07:49  来源:南方都市报

  这几周连续参加几次讲座,听到不少家长抱怨:高校自主招生,让他们心神不定,每个学校都要举办自主招生考试,孩子得一场一场准备、一场一场赶。

  从2003年起,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尝试5%自主招生,目前已有68所学校拥有这一权力。分析这些高校的自主招生章程,大致的流程是:学生申请、学校推荐、学校考试(笔试+面试)、确定资格、参加高考、按相关自主招生优惠录取。解读这样的流程,就会发现,要获得某校自主招生资格,就得参加某校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

  把自主招生等同于自主考试,这是部分国内高校自主招生存在的严重误区。如此自主招生,在学校一方,增大了考试组织成本,据了解,有的高校每年要为单独举办笔试和面试投入几百万资金;在学生一方,增加了考试负担和考试焦虑,参加各校的考试,要承担交通费、住宿费等开支,还得按各校的考题要求进行适当准备。而实际效果是,各校自主招生考试大同小异,笔试基本上是与高考科目重复的学科考试,面试主要是集中在一个多小时的“学生-教授”对话,而考生即便获得多校自主招生资格,却只能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一所学校———在传统志愿填报中,必须把这一学校填在第一志愿方可有效,在平行志愿填报中,必须把这一学校填在A志愿,才能享受相关优惠。最终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

  各自为政的高校自主招生,在增加考生负担之外,还普遍遭遇公平质疑:学校的笔试、面试标准是否科学?不同地区、不同家庭情况的考生,参加各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是否公平?

  高校的自主招生,本质上是高校按照自身培养人才的要求选拔学生,这与学校是否自主举办考试没有关系。从教考招分离角度说,招生单位本身并不需要举办考试,而是依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参考权威性评价考试的情况,结合学校的标准录取考生。就是在公认自主招生做得很好的美国高校,学校通常依据学生提供的SAT成绩、中学平时学业成绩和中学综合评价进行录取,只有对很少数量的学生再进行面试。而具体的面试,分为电话面试、校友面试、校园面试等多种形式,对于那些必须进行校园面试的学生,学校主动为对方承担交通费、住宿费。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需要改变自主举办考试的陈旧观念,在目前情况下,改革途径有二:一是举办自主招生学校联考,已有少数高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高校把联考成绩作为申请门槛,在此基础上再决定对学生是否进行面试;二是把现有高考作为自主招生高校的笔试,自主招生学校可对申请者的高考成绩提出要求,然后再对申请者进行面试。

  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其实采取的就是以上这种用高考成绩作为申请成绩的模式,而且效果不错。那么,内地高校为何不可采用呢?从长远看,如果这一模式运作成熟,我国高校招生就可逐渐把高考变为学业水平测试,实现多次考试、多次招生、考生多张录取通知书。(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来源:和讯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