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非以论文论英雄
2008-12-16

2008-12-16 10:36:19     辽沈晚报

  讨论概要 海南省近日出台的新办法称,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有教师对此质疑,有的论文是代表教师本人水平的;有人不赞同在评职称时对所有的教师都捆绑上论文,更不赞同实行论文“一票否决”。

  当论文造假、注水现象严重时,取消论文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标准还是公平的。但是取消并没结束,究竟怎么以更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手段评出真正的好老师,还是有关部门要考虑的。

  职称与论文挂钩不必大惊小怪

  □苏秦

  评职称需要论文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一棒子打死。关键是要理顺职称与论文的关系,评职称需要的条件很多,论文只作为条件之一,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实在没有论文发表,别的方面的条件优秀,也是可以评职称的。退一步讲,作为一名老师,从教多年,有许多的心得与体会,还有一些经验所得,写一两篇论文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一篇像样的论文也拿不出来,写不出来,我想,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也是有些说不过去的。所以说,评职称与论文挂钩不必大惊小怪。

  论文造假不是论文的错

  □程绍德

  教师为评职称花钱买论文很普遍。论文造假现象虽然猖獗,但错不在论文,而在于造假者。因为论文造假就取消职称论文,显然是因噎废食的做法。论文水平代表着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发表论文作为评职称的敲门砖,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从职称评审工作来看,如果没有必要的硬件条件来量化,谁的能力强,谁的成绩高,大概只能凭借个别领导的感觉来评价。如此一来,评审工作恐怕更难保证公正、公平。因此,对于论文造假,教育部门该解决的是如何保证职称论文的真实性问题,而不是因噎废食,干脆取消教师职称论文。

  臃肿的论文考核该瘦身

  □莫送弟

  论文考核有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操作性强等特点,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凡事讲究个度,正所谓“过犹不及”。眼下的情形是,论文考核早已到了过多过滥、到了言必称论文的地步,说白了,论文考核早已异化成论文崇拜了。这种情况下,论文成了教师不能承受之重。为了完成任务,老师不得不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剪切复制、花钱买版面,雇佣枪手。论文崇拜之下的考核也早已背离了择优选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初衷。综上所述,过多过滥的论文考核,确实该瘦瘦身了。

  没有价值的论文没意义

  □zhch72

  我就是一名教师,我赞同取消教师职称论文,首先是现在的论文有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即使交了上去,几乎少有人看,起不到互相交流的借鉴意义。其次各个所谓的期刊杂志社,正是利用了必须有这一要件,给人们以各种便利,当然了必须以钱为代价,少则五八百,多则数千,加重了评职称人员的负担。要知道,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应该是免费发表的!可是现在呢?再有社会出现了许多代写论文的专业枪手,助长了这些歪风邪气的蔓延,有些人只需花些钱就能够弄到论文证书,这对自己写论文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

  伪论文降低论文的可信度

  □韩东林

  论文确实应该是作者真才实学的一种体现。但是,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伪论文已经泛滥成灾。用金钱不但可以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甚至,还可以有枪手代写论文。如此看来,现今的“论文”,许多都缺少实质内容,已经完全不能代表“作者”的真实水平。所以,以论文发表与否来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已经不妥。取消这种规定势在必行。包括其他一些领域的职称评定方法,也需改进。伪论文的泛滥成灾大大降低了教师论文的可信度。所以,还是以考察教师的真实能力来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为好。

  师道无需“论文”添足

  □吴江

  现实中,笔杆子好却表达能力差,写得好论文却教不出好课程,肚里有货却说不出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同样,讲课精彩纷呈,传道授业解惑样样在行,写论文却抓耳挠腮,难于下笔的,也不会没有。假如教师非要以论文论英雄的话,就如同非要用长跑成绩来选拔短跑选手一样荒谬。既然如此,教师职称非要用“教学论文”来一票否决,其实恰恰是对教师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本职缺乏了解的产物,如此教师职称评定,当然难免乱点鸳鸯谱。

来源: 辽宁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