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开拓者的足迹
2008-12-11

2008年12月11日03:19      来源:津报网-天津日报

  在四十二中一干40多年,做校长20多年,学校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每一步足迹都凝聚着张鼎言的心血。从简易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30年间,改革开放给学校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四十二中老校长张鼎言来说,这些变化已经化作了深深的印记,留在他心中。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重大转折,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从被压抑中解放出来,能量开始释放。张鼎言说,“那时老师们一门心思就是教好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三个面向”的题词,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84年张鼎言走上校长的岗位,他深感责任重大,“几百老师的前途、几千学生的命运系于自己一身”。“三个面向”为张鼎言指明了学校发展的航向,他认为其核心是面向现代化,于是张鼎言担任校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学校管理中,拉开了现代化建设的序幕。这在当时的天津市、乃至全国都是十分超前的。这一举措带来的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里有了科研小组、计算机教室、语音教室。随后,张鼎言又把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引进到课堂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变革,教学设计也发生了变化,让老校长高兴的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1995年,四十二中在全国教学软件大奖赛上年年获一等奖。计算机管理的方式不同带来教和学的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是个促动。

  现代化的管理让学校教学蒸蒸日上,那时,国内国际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刚刚开始,张鼎言意识到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把目光放在了面向世界。2000年,天津市第一家双语班在四十二中正式开办,并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也是全国首家通过CITA国际教育标准认证的国办中学,其正规科学的双语教学,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真正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计算机加英语,两大工具,让他的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是张鼎言最感欣慰的。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前进。这些年,张鼎言的人生轨迹上又多了几笔浓重的色彩,他一次次挑起了重担。1999年,天津市首家国家级高中示范校建设在北师大天津附中开始,张鼎言兼任书记校长,将四十二中一系列先进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延伸到这里,从基础建设到组建队伍,老校长一直忙碌于示范校的建设。2003年,北师大天津附属中学开始步入正轨,张鼎言功成身退,又开始着手四十二中示范校建设这一重点工程。2006年,四十二中建设刚刚完成,6月13日,老校长又走马上任担任培杰中学校长,至今忙碌在教育教学前沿。

  从80年代教好知识,到21世纪教育学生成人,教育工作者自身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走过的教育发展之路,张鼎言早已桃李满天下。而四十二中的发展正是河西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张鼎言一样,无数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播种希望,收获更丰硕的果实。记者陈致宏

来源:搜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