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家长为何忧心忡忡
2008-12-03
2008-12-02 09: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资料图片:不下来 新华社发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女儿的学校开家长会,我主动要求参加,可女儿和太太都不赞成,她们担心我“乱放炮”——以前参加小学家长会时,我上台发言抨击中国的教育制度,引起家长喝彩、学校震动。这回,我答应“只听不说”,她们才批准我去。

进入女儿所在的初一班级,投影机上显示“半期考前十名名单”,女儿名列首位,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成绩全班第一,可我却并不高兴。

女儿付出的代价太大——中午在校午餐后做作业,晚上回家作业往往要做到10点,有时甚至11点半才能上床睡觉。由于在美国读过书,女儿的英语很好,老师免去了她的英语作业,可她还如此紧张,其他同学更可想而知了。

我和几位家长私下交流,大家都感觉孩子的作业太多,每天光数学作业就要花上两三个钟头。真弄不明白,现在那些知识(比如微积分)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用处?美国中学生做计算题都离不开计算器,可人家的创造性却比咱们强多了。还有语文作业,永远离不开“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有意义吗?语文课应该解决的是学生读书看报写作文的能力问题,而不是分析什么段落大意。

女儿在美国读书时,我去学校旁听过,深感美国的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而中国的教育教的却是学会考试,到了生活中几乎用不上,有时考试的强者反而成了生活的弱者。女儿考试得了第一,反而让人忧心忡忡。我担心学校的排名给她太多压力,担心她睡眠不足,担心她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成绩不好将来补还来得及,错过了身体发育期,想补都没有机会了。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体育课要求男生跑1000米女生800米,结果多数学生跑不下来,全班男生只有3个人合格。咳,真不知道是谁的错。

作业繁多,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转嫁到家长身上。有些作业,连家长都做不出来,只能给老师打电话求助。老师说只要思考了做不出来也没有关系。既然如此,何必布置那么难的作业,制造人为的紧张?中国教育的困境,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你追我赶”,自我加压,把学生乃至家长搞得狼狈不堪!

家长的怨言,老师不是不知道,但是没办法。“这么做也是出于无奈,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上一个好高中,进一所好大学”。根据今年中考的录取情况,我所在城市最好的高中,要求语、数、英三科平均成绩在95分(按百分制)以上,也就是说考生几乎不能有任何闪失。数学老师解释说,平时就是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把所有的题型都做过,中考的时候连想都不用想就能做出来。

中国老师所做的一切,似乎就是要把自己的所有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即便学生全盘照收,也只是“复制”了老师的知识,而不可能超越。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体制,能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吗?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对世界科技的贡献偏少,是不是和这种教育方式有关?

此次的半期考是正儿八经的全市统考。出题的是中考的命题机构,各校都相当重视,不仅校内学生排名,各校也在私下排名,看看自己的教学质量如何。据说,初一、初二的半期考、期末考都是全市统考,到了初三还要月月统考。我想不通,有必要从初一开始就跟着命题机构转悠,让学生和家长如此高度紧张吗?

来源:环球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