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08:26:03千龙网
“鉴于过早文理分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希望高中阶段取消文理分科。”11月7日上午,著名教育专家、教育部新教育实验课题组总负责人朱永新教授在“南京师大附中莫愁新父母学校”演讲时这样呼吁。(据11月9日《现代金报》)
笔者做过许多年高中教师,经验告诉我,就整体而言,理科学生平常显得较为理性、冷静,而文科学生则往往表现为情感丰富,生活情趣多样,人文素养较高。而在现行的中学教育模式下,一般来说,到了高中阶段文理分科之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理科。因为相对来说,理科学习难度高。而大量选择文科的学生是缘于缺乏接受理科知识的能力,最后,文科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
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当前教育功利化和工具化的表现。按照当前的高考模式与招生模式,相对来说,理科学生更容易获得高分,而且,理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比文科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面。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知识化、技能化所起的直接作用愈发重要,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当前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是属于技能型、技术型人才,他们在人才市场中特别受到欢迎。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广大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重理轻文,而这种把知识当作工具化的做法,最终是以导致大面积的人文精神缺失为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理工科知识解决的是人的“做事”能力,而文科产生的人文教育功能解决的是“做人”的问题。如果人文科学本身的“情感和价值”的教育功能过度弱化,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过度的教育工具化和功利化,容易带来人性的冷漠与自私,很难实现通过人文精神滋养健全人格,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事件与人文精神缺失显然有着一定的关系。文理分科背后所产生的价值扭曲现象,已经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取消文理分科,从课程体制上进行改革,可以破除教育工具化的弊端。同时,可以通过降低中学数理知识的难度,加大中学人文教育的分量,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苦痛中走出来,快乐轻松地学习,最终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现代化人才。 (苏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