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周其凤就任北大校长
2008-11-16
大洋新闻 时间: 2008-11-15 来源: 广州日报

  本报讯 昨天,北京大学举行仪式,6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家周其凤就任北大校长。

  11月5日,吉林大学校长周其凤就接到了中央有关部门通知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这一天恰好是周其凤61岁生日。他说:“真是机缘巧合,十分高兴,十分感恩。”

  儿时家贫 走路坐火车读北大

  1947年11月,周其凤出生在浏阳龙伏镇的尚埠村。“当时是隐在大山里的穷沟沟。父亲去世得早,母亲把我们兄弟4个拉扯大。”回忆年轻时的路程,周其凤唏嘘不已。“小时候,家里穷得常吃不饱饭,上学的学费更是常常付不出。”然而,5岁的周其凤偏偏倔强地要提早读书,由于年龄不够,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虚报自己7岁。

  小学时,学校老师常常宽容他拖欠学费。有一次实在不好再拖,周其凤拿走家里仅有的一只铜壶去学校,想以此抵当学费。母亲追出来,周其凤恐慌地把铜壶丢进水塘。母亲捞起铜壶,借钱补交了学费。

  1965年,周其凤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从老家到长沙去坐火车,他打着赤脚走了两天两夜。“那时候的路真难走。”也许是对脚下的“路”早就有深刻的认识,以后的日子里,人生的路再难,他也走得扎实稳健。

  闪电速度 两年七个月就成博士

  在北大,他得到最高助学金,19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城里人的月工资。

  “文革”中的大学生活,当大部分学生都热衷于闹革命时,周其凤却借了一本英文版的《普通化学》,没事就拿出来读。

  那个年代,明目张胆地读原版书,除非是吃了豹子胆。然而,周其凤偷偷躲到蚊帐里、被子里读。自己能读懂的地方自己看,读不懂的,他就整段整段地背下来,然后利用劳动工余时间请教外籍教师,就这样,他不仅重新梳理巩固了基础化学知识,也增强了英文。

  1978年,周其凤在恢复高考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国内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冯新德的硕士生,几个月后,他又考取国内首批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留学生,那一批,全国只去8个!周其凤1983年2月获得博士学位,前后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如此短的时间,闪电般的速度,这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的唯一一个。

  1983年5月,他回到母校北大执教。从美国回到国内,开始长期在高分子领域高端思考和探索。他用独特方法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是当前信息领域最有特性的材料,美国专家跟周其凤开玩笑说:“你要发财了!”当然,直到今天,周其凤也没发财。他执著地坚守于教学与科研领域,倾其全部心血,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

  “跟他在一起,你不敢撒谎,不敢偷懒,他的真诚与勤奋让你做不了这两件事。”在医学界享有盛誉的博士生导师王冠军如是评价周其凤。      (中新)

  周其凤

  汉族,1947年11月20日出生,湖南浏阳龙伏镇人, 中共党员,理学博士。1965年考入北大化学系。1978年考取北大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化学家冯新德。1999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2004年由国务院任命为吉林大学校长(副部级)。

  周其凤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研究。

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