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标准与姓名何干
2008-11-13

2008年11月13日08:01     来源:法制日报

  热点观察

  徐林林

  考试标准与姓名何干

张兮兮/画

  据报道,从2009年起,福建省将实行新高考制度,首次规定考生姓名字数不得超过四个汉字。考生姓名字数的多少,与高考究竟有什么关系?实在令人费解。对此,有关部门也未作任何解释。不过,无论出于何种考虑,这种刚性化的要求,恐怕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姓名设限权。姓名权属公民的人格权之一,关系到公民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宪法角度上讲言,即使是负责户籍管理的公安机关,也不能为了强化管理,任意限制或剥夺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这一民事权利,更何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其次,姓名不得超过4个汉字于法无据。去年6月,公安部草拟完成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经媒体披露后引发公众热议。有专家认为,条例规定汉族自然人姓名用字可在两个汉字以上、6个汉字以下,也是一种没有必要的人为约束。强调考生姓名不得超过4个汉字,显然缺乏现行法律的支撑。

  再者,如此“一刀切”有不人性化之嫌。汉族考生将姓名字数控制在4个汉字之内,相对而言还好办一点。问题是,在闽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是否也得“入乡随俗”呢?比如,有的少数民族男性以前辈老人的名字,作为下一代的姓,依次相传。在汉语书写上通常用间隔号加以区别,前面三四个字是某人的名字,后面几个字则是其父名,也就是姓,姓与名加起来有七八个字。如果为了落实所谓新制度,非得让人家将见证家族传承的姓都“省”去,是不是不合常理,很不人性化?

  姓名是每个公民专用的文字符号,是公民自身人格特征的重要标志。要求高考考生姓名不得超过4个汉字,折射出的是公权力对考生私人权利的过度干预。这样的“新高考制度”,我看还是少一点好!

来源:搜狐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