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最怕"懂教育"的家长
2008-11-11

2008-11-04 12:3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新老师没有教学经验,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当实验品?”

  在北京一所小学,家长代表坐在会议室,一句接一句质问校方。该校一位副校长向记者介绍,三年级的一个班换了位新毕业的老师。这招来了家长的一致反对。

  记者最近在一些中小学采访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的反映:“现在家长干涉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越是好学校,对老师的反映就越集中。

  那位副校长很无奈,她认为新教师虽然没有教学经验,但是知识丰富,理念新,有热情。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东西。而且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孩子接触不同的老师是有好处的。

  “现在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太多了。很多是因为家长不忍心看到孩子遭受一点点挫折,只要孩子回家表现出一丝不高兴,家长就会详细询问。如果是因为在学校遇到什么事,家长就会找老师。”这位副校长说,学校欢迎家长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但是过多干涉就不好了。尤其是家长在处理孩子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时,应该冷静对待和尊重学校意见。

  在小学,家长干涉学校管理的情况主要集中在换座位、换老师、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如何活动、中午饭菜质量如何、作业内容和数量、出外郊游地点的选择等问题上。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班里的好朋友不是那种学习好、听话的,也会找到老师,要求平时尽量不让他们接触。

  “家长管得太细了,有些做法像是在看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位老师说,一遇到这种家长就很头疼。

  类似的情况,在中学也存在。某地一所中学的一个班,因为一段时间内班里课堂纪律有些散漫,在整个年级的总体成绩下滑许多。于是这个班的家长代表找到校长,要求每天派家长代表跟班听课,了解教学情况,协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

  在得到学校的同意后,每天都有一两名学生家长坐在班级的后面听课,甚至这个班的班会家长也派代表参加。

  许多老师对此很有意见,他们认为家长定期到学校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与老师交流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上进是可以的,但介入太多,就等于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还有的老师认为,家长的一些极端做法,是对老师和学生不信任,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班里的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的父母对学校干涉太多,尤其是谁的家长要是坐在后面听课,这个同学感觉一整天都不自在。但是家长依旧认为这种方式挺好,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课堂纪律等。

  河北省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说,现在家长的知识水平确实和原来相比有很大区别。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大家都是从现行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了解学校情况,而且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因此,他们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意愿越来越强。但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非教育专业工作者,对于教育本身的具体做法还是不太了解。

  在一次面向家长的讲座上,主讲者说:“作为家长,不要对学校和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横加干涉,不要强求学校和教师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在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只是助手、配角。”

来源:网易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