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现代金报》报道,今年开始,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在新生中全面实施早读制度,有些学生还没适应过来。“上大学了还要重复高中的早读吗?也没必要管这么严吧。”面对很多同学的不理解,学校选择坚持。
中国大学的管理制度一向宽松,简直宽松到了松懈的程度。“宽进严出”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六十分万岁”和“及时行乐”仍有市场。管理松懈造成学风浮躁,更让有些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养成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的颓废状态。风华正茂的年龄缺乏生龙活虎的青春活力,这是一种不协调的教育风景,也是智力浪费和青春缺憾。
宁波大学推出早读制度,让大学校园的清晨书声朗朗,这是质量治校的“及时雨”,在“皓首穷经、发愤苦读”的制度约束下,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将会变得积极奔放、崇尚好学、朝气蓬勃。
大学,不是休息驿站,而是“知识加油站”;不是“得过且过思想集中营”,而是“思想活跃者的集散地”;不是“安逸享受的养老院”,而是跋涉吃苦、继续奋斗的“人生新长征”。
人们都羡慕创造了世界教育奇迹的西南联大,却不知道西南联大的成就来自“严格的学习制度,苛刻的淘汰制度”,据统计,1938一1945年,联大共毕业本科生3732人,而八年中联大在校生达8001人(不含研究生),减掉抗战期间联大从军学生834人,联大学生的毕业率只有52%。
四川大学海归副校长陈爱民教授出任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长时推出“治学第一招”:每天必须进行晨练和晨读。大学,要想给学生提供博大精深的学术滋养,不强化艰苦学习,不培养学习型性格,那怎么能行呢?
现在,国内不少大学都在积极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建造先进豪华的教育硬件,而静下心来抓教育质量和知识积累等“教育软件”强化的少之又少。由此,导致高校教育质量屡屡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有的本科生还不得不进技校“回炉学习”。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认识宁波大学的早读,这种关注软件,强化管理的思想无疑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抹亮色。
其实,“让学生早读”也是一种国际做法。美国的大学管理非常严格,再富裕的学生,也要接受学校的各种训练和严格要求。哈佛大学将晨读晨练纳入了制度化管理,寒冷的莫斯科大学也是晨读晨练蔚然成风。看来,为了与国际早日接轨,狠抓教育质量,也应该提上我国高校的教育日程了!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