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早读晨读成为大学的风景
2008-10-20

  10月15日《现代金报》报道,今年开始,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在新生中全面实施早读制度,有些学生还没适应过来。“上大学了还要重复高中的早读吗?也没必要管这么严吧。”面对很多同学的不理解,学校选择坚持。

  中国大学的管理制度一向宽松,简直宽松到了松懈的程度。“宽进严出”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六十分万岁”和“及时行乐”仍有市场。管理松懈造成学风浮躁,更让有些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养成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的颓废状态。风华正茂的年龄缺乏生龙活虎的青春活力,这是一种不协调的教育风景,也是智力浪费和青春缺憾。

  宁波大学推出早读制度,让大学校园的清晨书声朗朗,这是质量治校的“及时雨”,在“皓首穷经、发愤苦读”的制度约束下,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将会变得积极奔放、崇尚好学、朝气蓬勃。

  大学,不是休息驿站,而是“知识加油站”;不是“得过且过思想集中营”,而是“思想活跃者的集散地”;不是“安逸享受的养老院”,而是跋涉吃苦、继续奋斗的“人生新长征”。

  人们都羡慕创造了世界教育奇迹的西南联大,却不知道西南联大的成就来自“严格的学习制度,苛刻的淘汰制度”,据统计,1938一1945年,联大共毕业本科生3732人,而八年中联大在校生达8001人(不含研究生),减掉抗战期间联大从军学生834人,联大学生的毕业率只有52%。

  四川大学海归副校长陈爱民教授出任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长时推出“治学第一招”:每天必须进行晨练和晨读。大学,要想给学生提供博大精深的学术滋养,不强化艰苦学习,不培养学习型性格,那怎么能行呢?

  现在,国内不少大学都在积极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建造先进豪华的教育硬件,而静下心来抓教育质量和知识积累等“教育软件”强化的少之又少。由此,导致高校教育质量屡屡不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有的本科生还不得不进技校“回炉学习”。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认识宁波大学的早读,这种关注软件,强化管理的思想无疑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抹亮色。

  其实,“让学生早读”也是一种国际做法。美国的大学管理非常严格,再富裕的学生,也要接受学校的各种训练和严格要求。哈佛大学将晨读晨练纳入了制度化管理,寒冷的莫斯科大学也是晨读晨练蔚然成风。看来,为了与国际早日接轨,狠抓教育质量,也应该提上我国高校的教育日程了!

来源:温州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