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是“改革秀”
2008-10-11
  中新河南网郑州10月10日电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部分地区高考自主命题政策之后,各地高考方案频繁变脸。自1999年以来的10年时间里,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每一次变动,都让老师和学生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实属罕见。

  十年间,江苏的高考方案换得像走马灯似的,一会儿学五门,一会儿又要学九门,学生们被这样的变化折腾得难以适应。调查显示:有46.25%的教师则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而家长们反对的声音更大,266名家长中竟然有204名认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有家长表示:高考事关几十万考生,更关乎几十万家庭,过多的改革会让学生、家长吃不消。

  “化学老师没饭吃 历史老师吃撑死”

  在江苏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物理老师有饭吃,化学老师没饭吃,历史老师吃撑死!这句话形象的描述了当地教师的工作现状。3个理科班,9个文科班。这是南京市某中学高二分班后的现状。“这么多年来,我们学校第一次出现文理倒挂现象。而且,文科竟然是理科的3倍。”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的校长直摇头。

  据了解,由于今年江苏高考方案规定文理科不分开划线,文科比理科容易上线,因此家长纷纷动起了点子,选择文科,导致部分学校甚至动员所有高二学生都选文科,这样的文理倒挂现象,无疑是对前些年“重理轻文”的矫枉过正。

  高考频变脸对谁不公?

  高考改革是一种创新和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每一年高考关系到一届学生的命运,高考方案频换,看似对选拔机制的完善,实际上是对学生最大的不公。

  高考是一种高利害、高压力的选拔手段,考试模式的频繁变换更增加了其不可预见性,学生、家长和教师实在经受不住这种折腾———改革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试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更像一场赌博,每一届学生只能期盼自己所参加的高考,尽可能符合自己的学习体系,否则就注定要成为改革祭坛上的牺牲品。

  高考改革该何去何从?

  江苏的"10年5方案"并非孤例,而是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个典型的缩影。高考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探索,有人说改革是高考走向成熟所必须经历的阵痛,还有人说是改革者的冲动与盲目等。然而,最终还是由于人们的“高考万能论”思想在作怪。

  如果改掉了应试弊端,使高考回归到素质教育的原点,那么多几次变化也无妨,改革本就是一次试错,需要在探索和创新中不断完善。

  如果改革不能让群众满意,这样的改革已成了沾沾自喜的“改革秀”。教育部门必须本着对所有学生负责的态度,广泛吸取社会声音、群众意志和基层意见,将其充分体现在方案中,并保持其稳定性,而不应今儿个“面多添水”,明儿个“水多加面”。任何人都不是改革的“实验田”,以折腾一批甚至几批人来检验高考方案优劣,这样的代价太大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