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改革务必要符合教育规律
2008-10-08

江苏高考改革务必要符合教育规律

严循东  2008年10月9

江苏省高考方案105改,学生适应困难,学校叫苦不迭。 09年的高考方案又将如何成为目前广大江苏考生和家长极度关心的问题。

必须承认,这些年江苏省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好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高考改革来推进素质教育,减轻课业负担,优化选拔人才机制,祛除以往的种种弊端,使高考更为科学合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脱节,改革经常无果而终,江苏08高考改革是一场重大失败的改革,已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首先,江苏08高考模式强化了语数外三门,无形之中就弱化了理化生、政史地等其他学科。各中学短时间内大量引进语数外科目老师,语数外教师突然吃紧,而其他学科老师出现富余,甚至有的科目老师会没课上。而学生在对待科目也必然厚此薄彼。这使得中学的科目设置无法承担起素质教育的重任,应试教育的本性并未改变,尤其进入高三,学生主要埋头于语数外的题海之中,学习内容单一枯燥,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其次,江苏08高考增加了高考次数。表面上看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减轻了以往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心理负担,但是在高二期间就要进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就着实让各中学忙得够呛,许多高中从高一开始就加班加点恶补学业水平测试学科。虽然这比以往依据总分录取,更强调了全科综合发展,但每一科的竞争和应试压力,甚至更强化了,出现了"一荣不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今年江苏高考选修的科目出现一个C,报志愿就麻烦重重。整体的竞争没有弱化,单科的竞争反而被强化,应试教育甚至变本加厉了。

还有,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的评定,有许多学校因忙于高考,或者出于"对考生负责",基本上都把每个学生的材料做得很好,没有什么区分度。许多中学老师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重了工作负担,笔者也认为这种应付性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实际意义。

高考是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个社会问题。当前高考改革,一定要走出"形式怪圈",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必须求得教学与考试、考试与招生以及教育与社会等环节上的协调和谐,必须从相关体制出发,要使中学教学更容易操作和实践,同时使高考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的发展需要与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不要让人切身感觉到新高考不如老高考,改了还不如不改。

江苏08高考改革是一场重大失败的改革,09高考改革势在必行。真的希望江苏新的高考方案改得更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