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高职院校引来留学生
2008-10-07

    荷兰ROC职业教育集团健康保健学院护理专业的14名学生,下个月将来到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进行短期留学,获得被双方互认的学分,这开启了沪上高职院校接受留学生的先河。上海医药高专的高职课程得到了国际先进护理院校的认可,源于该校打造国际化高职品牌的探索。
   
护理专业人才“国家紧缺”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千人口平均护理人员还不到1人,不足国外发达国家的1/3,中国护士和床位的比例是1∶2.5,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面对护理人员严重短缺的局面,教育部已将上海医专的护理专业列为“国家紧缺人才重点建设专业”,据悉,上海医专是全国首批28所入选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唯一一所上海高职院校。
   
    “国内没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护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作为我们的标杆,我们必须向国际发达国家取经。”校长巫向前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校围绕上海建设亚洲一流医疗中心城市的任务,确立了走国际化办学的战略,以该校的品牌专业——护理专业为基地,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实现借梯登高,以国际化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专业标准,确立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打造双语护理师资队伍
   
    该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挪威、丹麦、荷兰等8个护理专业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护理学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01年该校与美国BOBJONES大学护理系联合建立了“中美合作护理专业”,实施“双元制”管理模式,分别设立中方系主任和外籍系主任,中方主任主要负责中方课程与中方专任教师的业务培训、质量控制等管理工作,美方主任主要负责从美方引进的课程与美方专任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质量控制等管理工作。双方共同设计了国际化的护理系管理模式,推行与国际接轨的大学护理系管理制度,修订符合国际标准的护理教学计划,打造一支本土化的双语护理师资队伍。
   
    在上海医专的校园里,除了中国的国旗,还有8个国家的国旗,代表着在该校任教的外籍教师,这些来自国外护理学校的老师组成“国际教师团队”,中外教师集体讨论、研究各国行业标准和课程标准,共同培养高规格的国际护理人才。美国老师在医专开设了一门《批判性思维》课程,这门课程在艺术类专业里使用较多,医专从未开设过,“这门课程主张逆向思维,每做一件事,要考虑有没有比现在更好的办法,尤其是在治病救人的时候,鼓励我们寻找最好的办法。”学生小许告诉记者。
   
    该校成立了“国际护理教育委员会”,邀请合作院校专业人士组成“国际智囊团”,这些专家以开设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科研课题指导等形式参与师资培训。
   
护理专业获国际认可
   
    此外,上海医专根据临床一线的变化,来设计护理专业的课程,来自行业的教师和专职教师比例达到1∶1,理论课和实训课比例达到1∶0.8,行业标准成为教学标准。巫向前校长告诉记者,比如铺床,本来要求四个角都铺得非常直,但是临床反馈的经验是,只有备用病床才这样,急救用床的标准就不需要铺得很直,而是要争分夺秒,所以学校根据行业要求更新了课程。
   
    如今,该校的“中美合作护理专业”已经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认可,毕业生可以和美国本土护理院校毕业生一样,可以直接注册参加美国国家护士执照考试。2004年以来,毕业生参加美国国家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保持在80%以上,与美国本土护理院校毕业生平均通过率持平。该校护理专业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达到97.28%,工作3年稳定率91%。

来源:文新传媒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