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纵容了象牙塔里的剽窃者
2008-10-07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都这么抄,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哀!”面对桌上一摞厚厚的操作系统教材,被侵权的自由撰稿人孟女士抑制不住愤怒。而两位涉嫌抄袭的作者,一位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一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10月6日《中国青年报》)

  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屡屡见诸报端,甚至包括最为我们所不齿的剽窃行为,近年来也多发于被视为国内高校领头羊的北大和清华。2002年,北大教授王铭铭因为涉嫌剽窃国外教材被处理;2004年,清华大学廖名春副教授被武汉大学历史系教师刘正指出大量剽窃抄袭其著作;2006年,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兵教授,被学术打架明星方舟子等多人指出涉嫌剽窃;2008年7月,网上消息称北大英语系副教授黄宗英因学术剽窃行为被院方解聘。

  凭我的判断,这些能够跻身北大、清华当教授的,在本专业领域,无论如何都是有那么一两把刷子的。尽管北大、清华的不少现实作为,很让不少人不齿,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大毕竟是北大,清华毕竟是清华。北大只有一个,清华也只有一个,能跻身北大、清华做教授也不是一件什么容易事。但问题显然也不容回避,何以在北大和清华这样可以称之为当今国内学术权威云集的著名学府,近年来却屡屡爆出剽窃丑闻,我想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

  仔细看完孟女士状告北大教授和中科院院士的艰难诉讼历程,我们不难看出一些端倪来。2007年孟女士在买回由陈向群、杨芙清编著的《操作系统教程》第一版和第二版,孟女士查阅后发现,这两本教材有多处内容和孟书相同或相似。而据孟女士反映和不少网友留言,认为陈、杨二人编著的《操作系统教程》,不但明显剽窃了孟女士的著作,也移花接木“参考”了不少国内外其他同类书籍。事实上,根据法院的三次审判最终裁定,认为被告剽窃事实成立。

  发现剽窃问题后,孟女士先后向相关的教育部纪委、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和北京大学纪委进行了举报和反映。但遗憾的是,她的每一次举报和反映,最终无不是抱憾而归。她翔实的举报材料成了一只破皮球,被相关监管部门踢来踢去,却始终没有一个引起重视的,没有一个给予她明确的答复。在我们看来,这些一向惯于以权代法的的道德裁判们,非但没有急匆匆地介入,却恰恰相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但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些“学术权威”们都是他们一手包装起来的明星。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他们层层审批、“严格筛选”出来的名教授们,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文抄公呢?如果证实这些人确实是文抄公,这些“学术衙门”岂不是自打耳光,自证失职了。所以他们的不肯介入才是正常的,而并非不正常,介入了才叫不正常呢。

  明星教授们偷偷懒,搞一搞拿来主义,在当今经济时代不可避免,演艺明星们都可以假唱,为什么学术明星们不能“借用”?偶尔出现个把的文抄公,也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但在北大、清华这样号称当今中国学术前沿的高等学府,所谓的“学术明星”们屡屡爆出剽窃丑闻,拿来主义成风,学术监督管理部门显然难辞其咎。可以说,正是他们若无其事的纵容与包庇,助长了这种拿来主义的歪风,而让文抄公们有恃无恐。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尊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今老师都变成文抄公了,如何指望他们带出好学生?如何叫学生去尊重一个“做贼”的老师。演艺明星不管真唱假唱,不过都是游戏而已。但严肃的教育学术一旦弄虚作假,动了教育之基,教育科研打八卦、玩太极,只怕这个游戏没人玩得起。

来源:东方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