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自己在大学期间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大学里的资源,尽量让自己得到更多的东西。我在2005年就写完了这本书,它实际上是我上大学以来在学生、求职者、创业者、面试者等几个不同角色上的思考总结。
中国青年报:您还给大学生提出了18条忠告。他们需要这么多忠告吗?
覃彪喜:我觉得很多大学生现在连一个基本的目的都没有。很多人就是为一个毕业证和学位证,或者每门考试过了就行。他们潜意识里也知道这不是读大学,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覃彪喜:我的意思是,当一个名校的毕业生和一个非名校的毕业生同台竞技,决定他们胜负的并不是教育背景,而是自身实力。我并不是要抹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而是希望名校的学生不要自负,草根大学的学生不要自卑。
只有先破除这些观念,大学生才可能冷静、客观地思考自己以后的发展。对自己的兴趣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有些人就是消极逃避,别人说他内向,他就内向,不愿意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中国青年报:您的18条忠告里面,第一条就是要有独立的思想。您是觉得大学生没有独立思想吗?
覃彪喜:套用胡适的话说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就需要大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多读书,才可能创造性地去提出自己的观点。大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玩的。
中国青年报:确实有很多学生不太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有调查报告说大学初涉职场未满两年就离职的比例非常高。
来源: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