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教师新教法难被认同
2008-09-26
  本报讯(记者孙刚通讯员侯静)新学期开学,本市一所重点中学就发生了学生家长集体质疑学生班主任、要求学校更换班主任的事情。这些出生于“70”后的家长们的理由很简单,认为“80后”教师的教育方式太浮躁和个性化,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教师如今已经成为本市基础教育的教师主力军,然而作为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教师群体,他们个性鲜明、勇于尝试新生事物的特点和大胆开展教学改革的行为也遭遇了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质疑。对于他们,或多或少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本市教育部门也正在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这些青年教师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帮助他们成熟,尽快成为符合新时期需要的优秀教师。

  采访中,记者发现,“80后”教师很愿意尝试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阶段,“80后”青年教师就更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力军。相对老教师而言,“80后”教师朝气蓬勃,与学生年龄相近,想法相似,很容易与学生沟通。他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运动、做游戏;比起家访,他们更愿意和学生在网上聊天,听学生倾诉衷肠。很多学生喜欢“80后”教师,认为可以和老师称兄道弟,分享快乐和忧愁。最让学生们喜欢的是“80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平时上课时,老师会穿插时尚漫画、流行歌词进入教学内容。课上,他们注重我们的个性表达,不拘泥于课本,让我们每个人都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一些学生这样评价他们的“80后”教师上的课。

  然而,老教师和家长却不认同“80后”教师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80后”教师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经过他们的课堂改革后学生成绩都会明显下滑。有的家长认为,“80后”教师多为独生子女,是贪玩、爱享乐、自私的一代人,“自己都需要人照顾,怎么能教育好学生?”老教师则认为,“80后”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并不利于对学生的管理,为此一些学校还把“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列入管理年轻教师队伍的重点。

  目前,本市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在采取积极措施,帮助“80后”教师发挥优势,迅速成熟起来。近日,南开区教育系统制定了“80后”青年教师素质拓展计划。全系统各基层单位团支部将陆续成立“导航设计室”,及时帮助青年教师分析自身长处与不足,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个人规划,并实施定期评估,引导和督促青年教师及时有效地向个人目标迈进。

来源:搜狐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