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 侯建国院士
大学走近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是大学适应社会变迁冲击的结果。同时,也给大学本身的形态、观念、行为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日新月异,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显著特征:校园扩大了,师生变多了,设备更新了,建筑漂亮了,市场意识变强了……
中国科大办学50年,也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以理为主到理工结合,从主要培养科学家到全面培养各领域的创新人才,从以教学为主到教学科研并重,不断的变化和调整,使得中国科大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符合时代的要求。创新,由此成为科大人最突出的品格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50周年校庆,我比平常多了一份对办学历史的了解,也多了一份启迪和思考。我想,作为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特殊机构,大学在坚持创新之外,还应该坚守一些核心理念和价值,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大学所普遍尊崇的“不变”的原则。
这样的理念和价值是什么呢?应该说仁智各见。在我看来,在科大人看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以学生为本。这是科大的责任,也是科大的传统。在科大,无论是青年教授还是资深院士,都自觉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并视其为一种快乐。老师和学生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更是五十年不变的传统。从当初郭沫若校长给寒假不回家的学生发压岁钱,到80年代时学校自筹经费为学生宿舍安装暖气,再到近年来学校通过“隐形”方式关爱困难学生,等等,在科大都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常态。我想,育人是大学的第一要务,这一点永远都不能忘记。
二是以学术为本。科大的地理位置、办学资源都不是最优越的,可近年来原创性成果却不断涌现,令人瞩目。这与科大人以学术为本的传统是密切相关的。平等交流、坦率质疑、自由探索,是科大人的特点。因为学术氛围比较浓厚,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也十分顺畅,这使得科大可以凝聚力量进行团队创新,不断逼近国际前沿。同时,在学科布局、资源配置、学术价值判定等方面,科大都充分地体现了“教授治学”的传统。我想,大学是崇尚真理、讲求科学的学术殿堂,大学管理本质上是学术管理,以及与学术相关的管理,因此,必须渗透学术文化,而不能以行政和权力文化为基调。
三是以报国为本。科大的创建者是聂荣臻等开国元勋和钱学森等科学大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报国之志,使得他们不仅在业务上,也在精神上为科大定下了标准,做出了表率。在大师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早期科大毕业生,以及很好地传承了拼搏奋进、爱国奉献精神的科大后来者,无论在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新中国国防科技,还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时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新报国,已经是科大人融入血液里的一种情怀。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