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速”与教师“提质”
2008-09-18

    五十年不下本科讲台的“爷爷级”教师 史济怀教授在为数学系08级新生上课(9月8日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原副校长史济怀教授,今年已73岁高龄。从1958年中科大成立那天起,他就开始为该校本科生上课,50年来,除担任副校长期间仅为研究生上课外,基本没有间断。如今,他的许多学生已经退休,他也于2001年退休,但他后来又被返聘,再次站在本科生讲台上,成为全国高校中少有的“爷爷级”教师。他带病坚持上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的“红烛”精神。

    2008年9月1日,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免除学杂费。这个里程碑的背后,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2004年,启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7年春,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7年秋,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教育的“提速”,自缘于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思路,从中更折射了党和政府踏着公平的基石,为民族未来奠基的中国教育事业孕育新的希望的坚强决心。

    教育“提速”未有穷期,作为教师自须珍视机遇、顺应时势、立足自我、注重“提质”,去共同书写中国教育气势恢宏的伟大篇章。事实上,这也是教育按照自身的逻辑、自己的规律演绎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小学特级教师陶淑范曾说过:“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让我一生充实。”一个优秀教师也一定会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而一个把教育事业视为自己生命的教师,则自能凝聚人格魅力,自能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要求,以“高山仰止”的形象,以高尚、完美的人格,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提升良好的无以替代的教育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尚的师德,正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好、开发好这种资源,才能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接受未来中国教育改革的挑战。

    教师人格魅力,固然是其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的集中表现,但同时更是其知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必须看到,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广大教师树立“书山远途勤为径,教海茫茫苦作舟”的勇气和信心,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锐意改革,探索创新。亦就是说,为教师者必须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研究教材和研究学生上下功夫,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必须认识到,学生们的未来和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就把握在自己手中。进入21世纪,全球都在关注教师队伍质量提高的问题,除了职业素养,便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从更大的范围证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地加以提高。著名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教学生涯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五年、十年一个模样。为此,教师自己一定要悉心寻找不断前进的突破口,哪怕处在教学中的‘高原’,也要克服‘高原现象’,有新的进展,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教育的“提速”也呼唤和造就“面向未来的教师”。而面向未来的教师必须是爱学生、爱教育,具有国际视野,大气淡泊不急功近利的人,既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又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必须更新知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创业社会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都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鲜活的“一杯水”,自己就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注入“时代活水”,做到“长流水,不断线”,从而在实现提升自我的同时提升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提质”,还必须志存高远,敢争一流,艺术大师刘海粟说过:“人要有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在这个充满竞争又充满生机的现代社会里,每个教师都应树立起“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生命追求,都应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誓不休”的坚韧,都应保持“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勇气,以执著的精神,无畏的品质,冲天的干劲,勇立时代潮头,把人生融入教育事业。古人说得好:“争乎其上,得乎其中;争乎其中,得乎其下”,如果一个教师把奋斗目标定位在当一流教师上,即便不能如愿以偿,也不会低于二流教师的水准。反之,则不然。

    前不久,从报上读到一篇“名师赋”,其中有这么一段:“今日中国,全民重教,社会尊师。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勤学不止,精教不止,大音可期,龙门可跃也。”这是不是可以视为对教育“提速”与教师“提质”及其互动效应的简要概括和生动诠释呢?

来源:视界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