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记者对杭城6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做了“生命意识”的问卷调查。近300份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对死亡的概念比较模糊,而初、高中生对死亡、生命的认识稍显清晰,但仍有个别学生,将死亡看作“补补血就可以了”的糊涂认识。(
我不敢断定杭城的这项调查,和上海开学短短两天,就有4名12至15周岁的学生,相继选择跳楼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没有直接的联系。更宽泛的背景是,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自杀在中国已经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我国每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大大超出8.0级的汶川地震。可前者引起的关注程度,远远低于后者。这大约和地震的骤然与猛烈有关。但,人人生而平等。既如此,我们理应给自杀的中小学生,投去关注的目光,何况,他们又是祖国的未来呢。
中小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从调查问卷中可管中窥豹。除了极为个别的特殊因素,生命教育的缺失,应当说是难辞其咎。否则,您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34%的小学生,对死亡的概念认识模糊,甚至有7位小学生认为死了就是“睡觉、做梦”。即便认知稍好的中学生,也有一位学生选择“死了就是没有血了,补补血就行了”的愚昧回答。
事实也是,如今的生命教育变成安全教育,恐怕在中小学校极为普遍。但生命教育不能等同于安全教育,它体现在更加深入细致的精神层面之上。比如,教育孩子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对生命要有敬畏,对生活要有追求。……偏偏这些内容,却过于零散,淹没在各种科目的文字之中。
此外,老师家长理念的陈旧迂腐,也是生命教育淡化的原因。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被调查的30位家长,表示绝对不给孩子讲“死亡”的超过了三分之一;而表示“孩子问到就讲”或者含糊其辞的达到一半;愿意给孩子认真解释什么是死亡的,只有区区5位家长。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家长把死亡当作“童话”讲给孩子,总是告诉他们,死是一件很朦胧的事情,死了就是去一个很美好的地方。以至孩子碰到困难,就想去那个没有负担的美好王国。这是不是愚昧至 极?
综上不难看出,但凡要杜绝中小学生的自杀现象,补上生命教育一课,是何等的刻不容缓。如果把如此重要的事情看得无关紧要,鲜花般鲜活的生命,不知在哪一刻,就会香销玉殒猝不及防,留下抹不去的伤痛。
来源: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