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评选的问题在于有“利”可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8-09-15 10:01:05
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南岸区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9月14日《重庆晚报》)。
顾明远呼吁停止“三好学生”评选,并非对“三好学生”评选的初衷有什么反感,而是“三好学生”评选及其结果变了味。由于“三好学生”会比其他学生获得更优越的升学机会,“三好学生”的评选也蒙上了一层造假的阴影。一面是,“三好学生”加分政策,对公平招生等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另一面是,“三好学生”评选过程存在太多的质疑。真正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未必能评为“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在师生心目中的分量,因掺假而变轻了。
顾明远停止“三好学生”评选的呼吁,实际上是对“三好学生”评选衍生性问题的一种警觉与反击。“三好学生”评选,不是没有一点好处,“三好学生”的存废,关键是“三好学生”被利用被扭曲。如果没有误解顾明远观点的话,我们不妨从“三好学生”的评选过程及其评选“三好学生”后的好处动刀子,放“三好学生”评选一马。
即,取消“三好学生”在升学、择校、毕业、找工作等方面可能得到的好处,让“三好学生”获得更多的精神奖励,加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荣誉上的激励,而不是把“三好学生”的名誉转化为一种事实存在的优越感或“特权”。
笔者估计,一旦斩断了“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的“利益”,“三好学生”不再与升学、择校等环节挂钩,成为“三好学生”会获得鼓励进步的原始性动力,一切有关“三好学生”评选的衍生性问题就有了根本的转变。□卞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