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线讯 湖城都市家园的王先生儿子王卓晓今年刚刚考入西南某大学念书,刚开学一个星期小王就打电话回家,偷偷告诉父亲带去的生活费不够了。这令王先生很是诧异:“第一个月为了让儿子手头宽裕点,我特意给了他2000块!怎么现在学校消费那么高了?”
直到小王说了情况才让家里人明白了原委,原来现在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对新的环境充满了好奇,面对新的同学、室友、老乡,大家都渴望能快速地构建并融入这个新的集体。因此,在这段“磨合期”中,除了学校举办的联谊会,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还经常组织一些聚餐、运动等小团体活动,这样的消费立刻让不少新生手头开始紧张起来。
湖师院大二学生刘菲介绍,现在新生到校,“老乡会”、“寝室聚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而结伴到KTV唱歌、到网吧联机游戏、上街购物、健身甚至去旅游也都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联谊方式。
孩子在上海上学的黄女士告诉记者,本来想让孩子锻炼一下自理能力,就试着每个月给他1000元生活费让他自己合理安排,没想到,刚去了学校还不到一个星期,他就打电话回来说,光是参加各种聚餐、唱歌等活动就已经花掉了近一半的生活费。
对于大学新生的这些不合理消费,不少老师表示了担忧。湖师院团委的辅导员蔡老师认为,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消费心理还很不成熟,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是首次独立掌握一笔生活费,缺乏长期规划的概念和经验,再加上受到“磨合期”特殊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和攀比性消费。很多家长也希望学校能够多举办一些新颖、健康的活动帮助学生平稳度过“磨合期”。
来源:湖州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