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身段 不做精英学府
2008-09-05

    英国媒体报道说,剑桥大学近日致信英国流行肥皂剧的编剧,如《加冕街》、《东伦敦人》、《爱玛镇》、BBC的汽车节目以及科幻剧《神秘博士》等,请他们在创作时不要把剑桥大学描绘成高不可攀的精英学府,而是展示学校更平易近人的形象。剑桥大学希望借此鼓励更多不同背景的学生,尤其是公立学校学生申请来剑桥读书,“我们希望吸纳更多来自普通家庭的天资聪颖的学生。”(《新京报》9月3日)

    说到精英教育,我们很容易想到美国的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等,它们都奉行了上百年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直接指向政治、科技、学术精英以及商业巨头。2007年还被排名为英国老大、世界老二的剑桥大学,非但不鼓吹自己“精英”,甚至连侧面反映其“精英”的电视剧都加以拒绝,并致信公关,何以小心至此?要知道,许许多多争取世界一流的大学,是巴不得把“精英学府”的高帽戴到自己头上的呢。

    结论只有一个:培养精英学生是一回事,高等学府把自己打扮成精英形象是另一回事——如果自己成为精英学府的形象,就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会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望而却步,以为一定会学费昂贵、高不可攀。门槛无形中高了起来,选择优秀学生的渠道窄了,“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就变得困难。为了避免从链条始端出问题,剑桥大学宁可去向一个个编剧公关。

    大学的“精英教育”曾是我们非常热衷的说法,但这些年不怎么说了,即便提及,也底气不壮了。社会好像普遍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高校大量扩招之后,教育质量下降,就业难等诸多问题让中国的大学再也无法“精英”起来。

    中国真的不需要精英教育了吗?大众化教育就不需要培养精英了吗?当然不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在为开设高尔夫球课程辩解的时候说过几句不错的话,可惜被口水淹没了——“培养精英是高等教育公益性的最高体现,而精英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精英。”这话是有道理的,中国投资巨大的高等教育,当然不能只扮演一个“职业培训”的平台。温家宝总理曾转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话说,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正是精英吗?

    所以,培养精英、搞精英教育绝对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的问题是太多的大学,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只顾着自己先“精英”起来。很多大学都在忙什么?一句话概括,就是“迅猛升级,打造出精英学府”。专科的急着升本,刚升本就力争硕士点、博士点,专业院校冲击综合化,不计后果地贷款建高楼配最新硬件,都铆足劲儿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高、大、全”体面无比的“精英学府”。

    精英教育不只是一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问题,更有高等教育的理念指向问题。放眼世界,但凡称得上精英教育的学府,没有一个是自诩精英的学府。放下虚妄的身段,不做精英学府,只搞精英教育——不晓得我们的大学校长可有勇气从游戏漩涡中拔脚而出?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