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直接受益人
崔馨粤(四十五中2年2班)
非常荣幸能赶上国家的好政策,对于像我这样的单亲家庭,收入很低,爸爸每学期开学都要为我的学费犯愁,几次差点辍学,还是班级多次为我捐款,才使我没有辍学。这项政策真是雪中送炭,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非常感谢国家对于我们这样特困生的关怀。
张 爽(2年7班)
减免学杂费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直接得到了实惠,也体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关怀,我可以将免收的学杂费用来买书籍;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把学杂费捐给那些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
赵书凝( 建设路小学 3年1班)
知道免收学杂费的消息后,同学们都非常高兴。妈妈用减免的学杂费给我买了更多的学习用品、书籍,我很开心。国家的好政策让我的家庭充满欢乐,让我的学习生活更加轻松愉快,也更加坚定了我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国家的决心!家长间接受益人
新学期已经开始了,家长们都在为新学期做准备。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准备工作有了一些变化,那就是每年所需要准备的学杂费已经不再列入家长们考虑的范围。
张淑云(下岗职工)
如今免了学杂费,孩子上学所花的钱越来越少了。省下100元钱,家里也能宽裕一些,减轻了我们家长的负担,也能够给孩子多买一些好东西吃,为他增加点营养。
王 会 (公路收费站)
从报纸和新闻中得知,今年秋季开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确实让我高兴了好一会儿,我儿子刚上初中,也属于免除学杂费之列,当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家里人时,儿子还不相信有这好事。我给他读了新闻,他听后说自己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真好。
张洪军(企业职员)
这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大好事,更是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大好事。我家孩子今年上高中了,虽然没赶上党的好政策,但我为正享受此政策的家庭高兴。同时,以后咱家的后代不是也能享受到这一好政策吗!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学杂费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减免这一部分影响并不很多,但是对贫困家的人却有很大的帮助。现在网上不是很流传一句话: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反映,免除的费用,他们将用于孩子的学习,比如添置必要的文具、适当选择一些辅导书等。而对于免除学杂费最开心的莫过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家长,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让孩子读书,读书费用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家长们感觉肩上的担子轻了,对培养孩子的信心足了。
学校学生上学政府“埋单”
9月3日、4日,记者分别走访了齐市的永安、永裕、东方红、师范附小、长庚、民乐、东四等小学及第十三中学,通过学生了解到,本学期开学,学校没有收取学杂费。
东方红小学校长闫丽莉说:“新学期我们学校没有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国家免除中小学生的学杂费是件大好事,这也是许多学生家长所热切盼望的一件事,是国家把教育放在战略位置的重要体现。我们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比的就是教育,这次城市中小学免除学生学杂费正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一个具体表现。”
第十三中学校长房立军谈起此事更是喜于言表:“国家对教育的大手笔投入,体现了学生上学政府‘埋单’。尤其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更是喜出望外,因为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学生家长基本上都是下岗职工,许多学生全家靠低保来维持生活。每学期我们全校教职员工和区教育局,都对我校贫困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捐资助学。这回好了,国家免除学杂费对于我校的学生、家长来说真是解决了不小的问题,现在物价呈上涨趋势,120元钱对于下岗职工和贫困家庭来说,可以减轻不少经济负担,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轻装上阵更好的努力学习。”
社会各界国家成为了最终受益者
侯淑敏(小食杂店业主)
去年就有消息说不收学杂费,结果开学的时候还是收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政策只是在农村施行。当时是很失望的,总是盼望着哪天咱们也能赶上这好政策。乍听到这个城市义务教育也免收学杂费的时候,还真是有点难以置信,怕是再空欢喜一场,一再确认之后,很庆幸赶上了好的时代。
张艳(下岗职工)
孩子这学期已上学3天了,还没收任何费用呢。虽然一年的费用400-500元左右,对于收入高的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事,但对于我们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免收学杂费确实减轻很大负担,我们非常高兴。现在农村已经连书费都免了,等国家进一步富强了,城市中小学生也有望不用自己买书了,那就更好了。
李洪杰(二厂医院退休职工)
早就应该免,说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交费叫什么义务教育?!现在学生的学杂费太高了,对困难家庭是个很大的负担。学杂费免除后,困难家庭就减少了很大压力,能够用节省下来的钱给孩子增加点营养,让贫困生在学校能与其他学生平起平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减少学生之间的攀比风,能够使贫困生的自尊心不再受到伤害,同时也带动学校的风气好起来。
戚丽英(市中级人民法院)
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既是教育的可喜进步,也使国家成为了最终受益者。教育是百年根基,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使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步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为教育的付出,必将换来国民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以及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来源:东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