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
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公布了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排行榜,中国内地共有18所高校进入500强榜单,但无一跻身百强,排名均在200名之后。据称,该中心自2003年发布第一份排行榜以来,“目前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近年来,我们已看到不止一个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的大学排行榜就更多了,但同一个大学,在不同榜单上的排名往往相差悬殊,即使在国内也是如此,更不用说在世界了。有人批评这些排行榜是自我炒作,因为发布者所在大学的排名大多比外界心目中的位置更高。还有人更关注这类排名的背景,怀疑学术以外的因素在起作用。我认为不必要、也不应该这样看。
中国的大学当然要了解自己在世界大学的地位,特别是应该了解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进步了多少。其实,你不排,人家也在排;不公开排,也在暗中排。所以,有比没有好,有中国自己的比只有外国的好,公布比不公布好,适当多几家更好。不止一家,才好比较,逐渐优胜劣汰,产生中国公认的权威大学排行榜。今天世界上各种各类排行榜不胜枚举,同类排行榜发布完全不同的结果不足为奇,但得到广泛认可并被运用的也就那么几家。
其实,一个公正权威的排行榜在公布结果的同时,必须公布评选标准、资料或数据的来源。有了这些,我们就不难发现,尽管评选者见仁见智在所难免,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不同排行榜的评选标准。
例如,交大榜的排名指标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反映教育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占10%);体现教师质量的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占20%)(据《新民晚报》8月13日报道,下同)。这30分内地大学都拿不到,或者因杨振宁、李政道出自西南联大,清华能得几分。但一所大学即使现在的教育质量已经非常之高,它的毕业生要得诺奖或菲奖也会在多年以后,所以对目前的排名毫无作用,何况教育质量并不仅反映在校友获这两项奖上。又如,对人文社会科学的成就而言,在这份排行榜中唯一被采用的指标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与科学引文索引(SCIE)收录的论文数合计为20%,至多只占10%.对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排名而言,人文社会科学只占几个百分点,自然是难以显示其合理地位的。而且,以SSCI作为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的唯一指标,即使在西方的大学也未必行得通。
但是,各类排行榜对单项指标的统计数,还是比较客观地显示了国内大学与世界先进大学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只要对比历年的同类同标准排行榜就可以看出。
对排行榜不妨冷眼相看,但对中国大学或本单位与先进水平存在的差距必须冷静对待,老老实实承认,切切实实改进,除非你想搞个假排行榜自娱自乐。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