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指标考核 教授变"懒汉"
2008-08-10

  “不是我们没有意识到数字指标考核体系,让教师们为指标所累,不利于他们安心做深入的研究,出大成果,也不是我们追求政绩,一定要使论文数、专利数、经费数持续上涨,不愿意舍弃这种考核体系,而是一旦我们没有这种考核办法,担心教师们会个个变懒,工作没有积极性。”最近一位大学校领导向我推心置腹,说出他的困惑。

  他解释说,大学推出数字指标考核办法,有两大目的。其一,是学校领导,想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出成果,也可以把这归结为政绩思想——在目前的政府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中,没有这种想法,其实也是不现实的。其二,是对教师进行目标管理,回应社会对大学教师一旦有了教授职称,就没有了动力,靠职称吃饭的质疑。对于这两大目的,学校领导可以顶住现实压力,调整第一个目的,但是,却没办法调整第二个目的,因为学校的现实是,如果没有考核指标,教授们的产出会锐减。

  对此,我将信将疑。因为,在实行现代大学制度的国外大学里,终身教授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十年,不但保障了学术自由,而且,也使这些学校的教学、学术研究呈现蓬勃生机,很多国外教授的敬业态度与学术精神,令国内大学教师叹服。国内高校,难道非要靠指标,才能推动教授工作,而离开了指标,他们就成了“懒汉”?

  带着问题,我问了几位大学教授。教授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欢迎现在的考核体系,但是,却一致认为,如果没有考核,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相当多数的人工作状态会马上变化。一个教授举例说,他所在研究所,一致的规律是,评上教授前,教师们很用功,成果很多,而评上教授后,成果马上减少。另一个教授则说,对于终身教授制度,国外大学也有是否会养懒人的争论,但相对于养懒人的弊端来说,学术自由更重要,而且,国外大学与国内大学的一个很大不同之处在于,在大学里从事教育、科研的人,绝大部分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因此,他们大多是靠兴趣驱动,而非压力驱动,而国内高校中,对教育、科研有浓厚兴趣的人并不多,因此,绝大多数人,是靠利益驱动,而非兴趣驱动。不同性质的人群,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这位教授的话,我觉得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当前大学教师群体的状态。有多少人,是抱着浓厚的教育兴趣、学术研究兴趣选择从事大学教师工作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有调查显示,目前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中,只有10%左右表示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为了今后从事学术研究。高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毕业研究生,而毕业研究生在选择职业时,有多少是出于兴趣把大学教师作为首选?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在求职时,总会投递出若干份简历,进入高校当教师,是排在进外资企业、进公务员队伍之后的职业选择。而作出以上职业选择,他们首先看的并不是个人兴趣,而是岗位可能带来的实际利益,比如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等。

  选择职业时,不注重兴趣,或者说根本不清楚兴趣何在,这是接受我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之后,受教育者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很快就被老师和家长要求他们只关注几门高考主考科目而抹杀,即便是参加兴趣班,也不是为了培养什么兴趣,而是为未来的高考服务。在高考咨询中,我问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什么想法,几乎没有学生能明确回答。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老师没有自主性,从中学题海中解放出来的学生,自主性也受到很大限制,加之制度的限制,他们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大学的专业、甚至大学,可是,却没有权利对专业、对学校做出再次选择,无法转入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学习,于是在对学校与专业的厌倦中,失去兴趣。反观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环境,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直呵护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就是到了大学,你对专业不满意,不但低年级时可以转,到了三年级、四年级时还可以转,对学校不满意,也可以申请自由转移到另一所学校。也就是说,教育注重学生的选择权,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引导他们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懂得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的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自然会有自我成才的内在激励机制,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包括敬业意识、责任意识。

  如果这些缺乏职业兴趣的人,能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有足够的自主空间,还会逐渐树立自主意识,但遗憾的是,学校过强的行政管理,进一步削弱了本身职业兴趣缺乏的教师的自主管理能力——当前,有很多人怀疑教授群体是否具备学术管理的能力——这就使教育发展进入教育者不自主,受教育者更不自主,以后的教育者更难自主的恶性循环,大学发展很难走上健康的轨道。

  打破以上恶性循环,突破口就是给予教师自主的空间,让他们逐渐有自主意识,拥有学术自治的能力,进而通过自主教学、自主科研,引导受教育者学会自主,发展个性与兴趣,给所有社会职业,包括教师职业提供更好素质的劳动者。在教师形成自主意识、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学校的办学业绩可能会“减少”,但是,这是为打破恶性循环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让教师们自主,需要大学领导弱化行政权力,在行政权力弱化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性,会就会逐渐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看,大学领导,充满对打破大学评价制度的担忧,表面上是对教师们工作状态的忧虑,本质上是担心权力落空。大学领导如果不在乎行政权力旁落,完全可以放心改革大学评价制度,从长远看,此举必让教师与学生均从中受益。

    来源:新浪博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