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所高校今年自主招生,一批富有创造潜能或专业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走进大学校园---
自主招生为“偏才”开辟特别通道
在上海交大自主选拔录取招生面试现场,相才的“伯乐”,目光如炬。
日前,“90后”作家蒋方舟,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获得60分加分之后,被清华大学录取,引来媒体关注。
自主招生,全称是高校自主选拔录取。2003年开始实施自主招生,试点学校为22所。今年,自主招生高校从去年的59所增至68所,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可以说,自主招生为特殊人才开辟了一个阳光通道。
为特殊人才创造特殊的选拔方式
享有自主招生权力的高校,对自主招收的学生往往采取“宁缺毋滥”的态度,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科特长生”,也就是俗称的“偏才”“怪才”,却经常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蒋方舟被清华大学录取,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如此大幅降分是否合理”“这样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是否公平?”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通过我和蒋方舟的接触、交流、看她写的作品,我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特别欣赏她的一点是,她的写作并不是以获得高考分数优惠为目的的。她开始写作时,还没有自主招生这个事情呢,不以功利为目的是我们所提倡的。”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孟芊说。
据介绍,除了面试环节,蒋方舟在自主招生的其他环节与所有被录取的学生一样,按照程序进行。清华组织了6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蒋方舟进行面试,从时间到考官、题目,都比其他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更严格,然后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又专门加试了一个笔试,最后,清华决定给她60分加分。
孟芊说,现在,有的中学生为了获得高考的分数优惠而在某个方面去专门训练自己,这样将会使成长出现偏差。特殊人才永远是少数,是自然形成而不是拔苗助长。自主招生希望选拔的是像蒋方舟这样的学生,以及一些可能在某个学科领域里面有培养潜力、有成长前途的综合素质好的学生。
作为2003年首批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这几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程序,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学校会给予20到30分的优惠,对于特别突出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优惠,蒋方舟就属于这一类。
既然是特殊的人才,就应根据这些人才的特殊性,创造一种特殊的考试或选拔方式。自主招生,就是为这些“特殊人才”开辟“特别通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博士生胡铃心也是这样一个代表。当年,他的高考分数离重点大学分数线差8分,却因在发明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被南航破格录取。学校为他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支持他组建学生科研团队。如鱼得水的胡铃心很快就展翅飞翔,连续获得“挑战杯”特等奖、一等奖和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国家级竞赛最高奖。
时任南航校长的胡海岩感慨地说,像胡铃心这样富有创造潜能的学生为数不少,他们的主干课程学习成绩可能并不很优秀,但他们的想象力、科技制作能力很强,我们要通过非常规的手段把他们选拔出来,并进行精心培养,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彰显,创造潜能得以迸发。
据了解,很多大师级人物,不一定都是通过国家的主流考试渠道涌现出来的。1925年成立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存在仅仅4年,对中国的影响却直到现在,因为通过自主招生选拔出来的70名学生,后来绝大多数成为知名学者。2005年成立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也借鉴了这一模式,采取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学生。
人大国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袁济喜说,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素质都很好,专业思想比较稳固,学习劲头也很足,有些学生在琴棋书画方面各有造诣,才华在逐渐体现出来,但是如果参加高考,这些学生就不一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了。
科学的制度设计保障公平公正
“自主招生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路可以选择,但是我很担心选拔的标准,遇到有‘走后门’的人怎么办?”有的家长表示了这种担心。
其实,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了关于试点高校要做到的“三公开”,即试点高校要将自主确定的招生对象、选拔办法和招生人数,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试点高校组织专家组对申请人进行考核,提出候选人,经审核后确定入选名单,向学生所在中学公布;试点高校应将自主选拔录取学生通过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向社会公布。
尽管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选拔人才的标准始终没有降低。由于坚持笔试和面试相结合,逐步扩大笔试的权重,面试侧重考查非学业素质,高校都在进一步改进选拔手段和办法,使测试更加科学准确。
参与面试的专家组一般由来自学校各院系、各学科的知名教授,了解本科教育规律的教师以及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组成。考官、考生分组均在面试前随机抽签决定,考生在面试题目中任意抽取作答。考官会与考生进行个性化、交流式问答,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特殊才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会得到专家们的综合评价。
2007年4月,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委托和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成立了“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及保送生制度实施效果全国调查”项目组,于2007年5月至6月对53所高校的2003至2006年间经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学业成绩、参与实践创新及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自主招收学生优于统招生。
第一是对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反应状况。自主选拔生比统招生更喜欢思考问题并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在“向老师提问”与“和同学讨论”上,自主选拔生的比例高于统招生,而在“没有什么反应”上,统招生则大大高于自主选拔生。
第二是在校期间科技活动参与状况。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参加科技创新类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国家专利”4个方面,自主选拔生的比例仅是略高于统招生。但在更细致的层面,如在参加科技创新类竞赛的级别上,在“国际级”、“国家级”的层面,自主选拔生和统招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4.5%和20.7%。
第三是在校期间当过学生干部的状况。当过“学生干部”的自主选拔生为66.7%,统招生刚过60%;担任过“社团负责人”的自主选拔生为9.6%,统招生为8.2%。
调查结果显示,经“学校组织的复试+高考一本线”录取的学生比“仅经高考分数线高于一本线几十分的统招生”在校表现要较好一些。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沈红教授告诉记者,这一结果至少说明,对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而言,尽管自主选拔生的高考录取分数低一些,但进校后的表现并不比统招生差。
“我们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并且让公众了解高考改革。阳光高考,就是所有招生形式都在公开透明的制度下进行,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每年都出台自主招生文件,切实加强纪检监督,确保试点工作条件明确化、程序规范化、办法公开化和录取结果公示化。”
招生自主权扩大加速创新人才培养
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已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满3年且管理规范严格的高校,对审查、测试中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入选考生,可参考其高考成绩、中学学业及综合素质等情况决定是否向省级招办申请破格投档予以录取。
这意味着,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在创新实践或学科专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有了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上海交通大学今年首次在冬令营选拔中增加文科测试,并一改以往只接受中学推荐的方式,采取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做法。同时,“冬令营”与“自主选拔”合二为一,“自主选拔”面试入围人选名单在“冬令营”测试中产生。许多考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今年复旦大学新推出“直推生”政策,对部分重点中学排名前列且愿意报考复旦的学生,将免去其参加“复旦水平测试”的环节,直接进入面试环节。但是,一旦获得“直推生”资格,考生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此外,今年复旦大学增加了200个自主招生名额,招生计划由去年的300名增加到500名。
浙江大学今年首次进行了创意设计类专业自主招生选拔。浙大笔试环节有这样一道题目,叫做“玫瑰的印象”,要求考生从玫瑰中提取道德和精神元素,对玫瑰进行4种创意设计,从中展示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发散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考试的浙大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应放天说:“我们要着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以及学生的情商。”
由于自主招生考试是在高考前进行,每年高校都会有少数学生在自主招生的考试中得分很高,但是没有达到学校在当地的录取线,学校只好遗憾地放弃。为了让更多有培养价值和潜力的人才有机会实现梦想,一些高校创新了自主招生的形式。
作为全国唯一在高考之后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的试点高校,中南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已经实施两年,从去年的150个名额扩大到今年的500个名额。这500个名额的综合评价录取计划,高考后单独公布,不包含在已公布的招生计划之内,计划性质与已公布的计划是一样的,有更多的考生可通过参加中南大学的面试而被录取。考核专家组的成员、中南大学学工部部长喻跃龙说,面试的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看学生平时的积累,我们主要看学生能否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在确保招生公正、公平的同时增加招生灵活性,对于特殊的人才,要真正不拘一格地招进来,并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这也是我们制定政策的重要原则。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