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9日),家长、考生在一份联合递交给顺德一中的“索赔书”中指出:此次录取风波对考生的人生、前途造成极大影响,顺德一中应赔偿10万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精神上的煎熬,赔偿5万元;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赔偿5万元,合计应赔偿每个考生20万元“损失费”。
家长、考生要求中学赔偿每个考生20万元损失费,合理吗?顺德一中副校长林楚燕表示:“非常理解家长的心情,报志愿的时候我再三强调,谁的意见都可以听,但只能作为参考,最后还是由考生自己拿主意。华中科大承诺了,顺德一中转达了,但最后做决定、签名确认的还是学生自己。整个事件非常复杂、纠葛不清,责任该由谁来担,不是任何一方能说了算的。”
9位家长武汉交涉无果
成绩在必录线以上,但仍然落榜,很多学生不理解。“尤其是那些临时改了志愿的学生自然与华中科技大学无缘,他们只能在第二志愿方面等待机会。”
林楚燕介绍,16名未被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的考生,其中分数相对高一点的12人最后被第二志愿学校录取,另外4人至今在等候广东省招生部门的补录。本月12日,面对家长的压力,顺德一中为了尽到学校的责任,以林楚燕为首,带领9位家长代表,从顺德出发飞赴武汉与华中科技大学谈判,“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李主任承认了学校在顺德一中招生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但是却没有进一步的解决意向。
本月1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待了3天没有结果后,林楚燕带领9位家长只好返回顺德。
招生纠纷过程
宣传 6月30日
华中科技大学获悉广东第一志愿填报该校的人很少,就派人来到顺德一中进行公关宣传。
许诺 7月1日
声称文科595分、理科606分只要第一志愿报华中科技大学,保证录取,绝无风险。
改志愿 7月1日下午
顺德一中17名学生临时改了第一志愿,填报华中科技大学。
落榜 7月12日
华中科大投档线:文科601分,理科611分。17名学生虽总分超过承诺的必录线,但只有1人被录取。
交涉 7月12日~14日
9位家长从顺德出发飞赴武汉与华中科技大学谈判,无果返回。
各方说法
华中科大:暂不作回应
昨日下午5时许,本报记者致电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处招生科副处长马冬卉,一开始她以正在接听另一电话为由,与本报记者中断通话。随后,本报记者通过短信方式再次向该负责人反映相关情况,并询问此事是否属实,希望校方作出回应,没有回应。
5时30分许,本报记者再次致电马副处长,她也表示已经收看到本报记者所发的短信,但是当记者试图询问此事是否属实时,电话被强行中断。
随后,记者根据顺德一中提供的电话,拨通了华中科技大学来顺德进行宣传并且作出承诺的李主任,对方表示自己正在忙手中的工作,不方便发表意见,对于何时方便发表意见,李说过几天再说。
考生:我白读三年高中
部分考生和家长现在都陷入了迷茫,由于第一志愿选择失误,能够去哪所学校现在根本没有底。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顺德一中能够为他们与华中科大交涉。
今年高考文科考了599分的小梁告诉记者,本来他报考了暨南大学,但由于底气不足,加上华中科技大学的招生人员不断许诺,“又有顺德一中老师作证,我就改报了志愿,后来才知道暨南大学第一批才是577分,真是后悔,有点白读三年的感觉。”
对于下一步如何走,接受采访的考生们认为华中科大应该给他们一个圆满的交代。
对此,顺德区教育局招生考试科科长暨耀文说:“那是学生与招生学校的事情,教育局只能关注此事的进展。”
律师:校方应公开道歉
广东达声律师事务所蒋周奇律师认为,华中科大前来顺德一中的招生老师在投档线尚未公布之前,妄加揣测出一个“投档线”,给填报志愿的学生造成严重的误导,是其工作态度极不严肃造成的后果。学生与家长既可收集好证据,向国家招生主管部门投诉,也可通过法律途径,向对方索要一定金额的精神赔偿,并要求对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赔礼道歉。
来源:新快报/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