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02 10:40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鲁哲
公益教育就业援助计划遭冷落
有人不相信,有人怕吃苦,还有人“小九九”拨过头——
【新民网·晚报推荐】昨天是“共享阳光”——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就业援助行动秋季班招生第一天。“共享阳光”是一项纯公益的行动,目的是帮助来沪务工人员子女体面就业。本该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完成招生计划的,现在却分春、秋季两次招生,公益行动令人意外地被冷落了。
计划很诱人
“共享阳光”计划非常诱人。市慈善基金会、团市委、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和汇丰银行合作,免费为400名来沪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一门式教育就业援助——“中专学历+职业技能+推荐就业”。
学费由汇丰银行埋单。汇丰银行按每个学员3500元的标准,捐赠140万元。学的专业实用,毕业后直接推荐到用工单位就业,其中不乏四星级以上酒店、宝钢等大型企业。主办单位承诺就业率在70%以上,起薪1200-1500元,单位缴纳综合保险。
就是不相信
但去年年底行动推出后反应冷淡。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朱虹介绍,当发现在媒体宣传效果不明显后,他们马上改变方向,到来沪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比如小菜场、办理暂住证的地方宣传,但没有多少人相信。也许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不相信“共享阳光”。“不花钱让上学,该不是骗人吧”是普遍的反应,甚至一些家长陪孩子去笔试的时候,主办方指着教室告诉他们:这是以后上课的地方,他们还是半信半疑——会不会是先骗进来,以后再斩?
在将信将疑中,232名学员入学了。“如果当时400个名额招满的话,今天就不用招秋季班了”,朱虹说。
精明过了份
招生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实际”得令人惊讶。社工曾劝一名卖麻辣烫的外来务工人员来上学。当对方得知工作后起薪1000元出头,马上摇头了——买麻辣烫一个月能赚两千元,花上一年多时间读书,读了书也不过赚一千多,不划算。
还有一个问题是,一些外来人员子女从小生活在上海,艰苦的农村生活对他们来说已是父辈的记忆。没有了父辈的吃苦精神和坚韧毅力的农民工第二代和那些娇生惯养的城里小囡没差别。“要学数理化?太难了,我学不好;旅游服务与管理学了做什么——啊,端盘子,理发?伺候人的活我不做。”一个外来人员子女的想法令“劝学”的社工沉默。
好在春季班已经创出牌子,200多名学员尝到了甜头,昨天报名第一天,不少学员拉着老乡、小兄弟来了。“估计秋季班的情况会好转”,主办方对招生前景“谨慎乐观”。本报记者鲁哲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