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 一道平实的好题目
2008-06-15

     今年江苏省高考的作文是“提示语+命题”的作文,题目是“好奇心”。我认为这是个好题目,好就好在它不奇崛,它平实地体现了选拔性考试作文的基本要求。

      好的作文题目,既不可给学生太多的束缚,又不能没有一定的限制。束缚太多,则容易阻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如去年安徽卷的作文题“提篮春光看妈妈”,不仅在内容上有着明确的限制,而且在文体上也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基本上限定于记叙性抒情文体,这对于平时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来说就有点不公平。没有限制,则容易失之宽泛,让学生在短短的50多分钟里无从取舍,难以下手,如今年上海卷的题目“他们”,许多考生出了考场就感叹“不知道写什么好”。而“好奇心”,则较好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既有明确的命题指向,又有较宽松的思考选择余地。如可据提示语的“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来写记叙文,也可据提示语的“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来写有一定思辩能力的议论文,同时,这些提示语也给考生提示了许多可以切入的角度。

      好的作文题目,应该贴近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让每个学生都能写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来。“好奇心”是每个人都有的,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甚至不仅是童年,即使是少年、青年乃至中年、老年,都会有好奇心,哪怕是鲁迅笔下多次写到的那些看客的“好奇心”。“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有了“好奇心”,人们就会去探索,去质疑,就会避免平庸与失败,就能取得成功,学生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多有过这样的体会。即使现在的学生们多关在校园里了,多沉湎于读书中了,他们也能从书中的达尔文身上、从瓦特身上、从牛顿身上、从许许多多的名人身上找到“好奇心”的影子,从而敷衍成文,或叙述其事,或抒写其情,或阐发自己的感想。

      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高考是根指挥棒,高考考什么,中学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中学就怎么教,这是毋庸讳言的事实。因此高考的题目,对中学今后的教育教学有着强力的导向作用。近年来,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呼吁我们的教育要引导学生多关注自然,多关注人生,多关注社会,多关注自我。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好奇心”一题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它将学生引向了对人生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

     “题好一半文”,也可以理解为,题目出得好,作文就成功了一半。更何况,这个看似平实的作文题对今后中学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呢?

来源:丹阳新闻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