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小升初"乱象受益者?
2008-06-13

    有人说小学生的家长最累,此言虽然有失偏颇,但也说出了小学生家长的辛酸。无论是进入名校的“成功者”,还是最后被迫参与电脑派位者,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有一把辛酸泪,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小升初”的“乱”。

    乱象一:名校招 生没有统一的入学标准,收与不收主动权都在名校,有的学校看中奥数成绩,看获奖级别,有的学校在自办的培训生中招生,有的学校既看奥数成绩和各种证书,又要进行选拔考试。结果好多孩子,考完这个学校考另一个学校,简直成了“考试专业户”。

    乱象二:名校选拔学生过程就犹如“地下党”在工作。由于“小升初”选拔考试遭到明令禁止,一些名校组织的考试便偷偷进行,提前进行者有之,晚上考试者有之,考试与录取就像地下工作者一样,学校和家长单线联系,都是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神秘异常。

    乱象三:升学犹如买彩票。买彩票能否中奖,主要看运气,今年推优入学就像买彩票一样。由于推优入学的人数多于名校的招生计划,许多学校采取摇号的方式来决定是否录取,将推优的孩子与家长推入“博彩”的境地,摇号如愿者犹如范进中举,高兴异常,没有中彩者犹如落榜者,慨叹“运气不佳,命不好”,对孩子和家长造成很大打击。

    乱象四:孩子家长疲于奔命。家长忙于带孩子参与各种培训班,获取各种证书,参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比赛。孩子没有休息日,童年的珍贵都奉献给了培训。

    ……

    如此众多乱象,究竟谁是获益者呢?

    (1) 有关教育主管部门

    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管理者,为“小升初”做好服务,既是其神圣职责,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现在一些教育部门已经被相关利益所缠绕。名校资源有限,想进入名校的学生却是多不胜数,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不同形式的选拔和择校费便成了许多学校的选择。举例来说,如果某校可招生的名额有100人,50人免费入学(一般是通过不同途径选拔的尖子),50人通过择校费进入门坎,目前北京某区的最低标准是3万元/人,有的学校高达十几万元,有关教育部门便可从中收取此择校费(官方称为“捐资助学”)。     

    (2) 名校

    名校是“小升初”孩子和家长心中的神殿,主要体现在教师素质高、生源好、升学率高,能够进入便预示着美好的前程。凭此优势,各名校开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培养更好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收取相当的培训费。粗略估算,每个学生培训一年的费用在5000左右,如果培训300学员,毛收入就是150万元,实际上还不止这个数字。收取的择校费是名校的另一财源,拿出一定的名额通过收费来开源,如果收费生是两个班,每班按40个学生,每人按3万元收费计算,则收费高达120万元。     

    (3) 社会培训机构

    近几年来,有关小学生的社会培训机构蓬勃发展。“小升初”需要各种证书,社会培训机构就及时满足这种需求,开展各种证书的培训、考证工作。今年特长生入学异常火爆,有关特长的培训就立即热火起来。特别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还不满足于仅仅进行培训,出现了和名校“联姻”的趋势,成为名校的助手,为名校选拔人才。名校和培训机构的联姻,使他们获得了“双赢”的效果。     

    (4) 民办初中

    民办初中为解决优质资源短缺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民办初中收费不低,但由于其师资水平高,办学理念先进,升学率高,它们在北京的“小升初”激烈竞争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涌现了几个口碑很高的民办学校。今年推荐入学,为民办初中增加好生源提供了机遇,那些推优而没有“中奖”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民办初中。那些没有其它门路的好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小升初”过程中也选择了民办初中。    

    “小升初”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应该是人生最具幻想最具浪漫的时刻,但现在的孩子已经过早地失去了童年,他们承担了过多的压力,趋于早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笔者呼吁相关机关和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遏止“小升初”中出现的乱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也给孩子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