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院逐科评点高考试卷
2008-06-13

家长表情高考时,学生家长站在考场外焦急等候。

6月9日,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在一起兴奋留影。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除了考生的成绩之外,我们更关注从试卷中传达的社会对考生的期许。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昨天发布“2008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试卷评析”,对今年高考的所有科目一一进行了解析。在此,依据上海高考“3+综合+1”的形式一一呈现。

  语文作文题材有很大开放性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在阅读材料的选择、命题的构思和题型的设计等方面,以能力立意为考查目标,注重对考生解题所需要能力的培养和积累,从能力的角度区分考生的不同水平。

  一、命题作文激发现实思考

  从形式看,此次题目也属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要让学生有话说、有写作的冲动,就应该使给出的题目保持相当的开放度。

  “他们”一题,其开放性落实在题材、体裁、思想等多个层面上。

  就题材而言,如果考生是记叙生活中的人物,就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群体,展开叙述描写。

  这可以是年龄性别不同的“他们”,也可以是兴趣各异的“他们”,可以是特定社会阶层的“他们”,可以是不同经历遭遇中的“他们”。

  就文体而言,这个题目也是除诗歌以外的所有体裁和表达方式,在以叙事、抒情、议论乃至说明等为主的各种文体中,都可以让考生有驰骋的余地,显示其开放性。

  “他们”一题,在思辨层面,同样有着相当的开放性。如果说,题目中“们”的群体性,“他们”与“我们”的关系性,已经为哲学思考提供了条件,这样的思考毕竟还是抽象的,是形而上学的。

  只有把思想性的挖掘与题材的选择结合起来,才能使思考的开放获得一个坚实的依托。

  举例来说,“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也为展现“他们”、理解“他们”、思考“他们”以及思考“他们”与“我们”的关系,包括灾难中的“他们”与日常生活中的“他们”与“我们”的关系,开辟了一条现实思考的通道。

  二、阅读选文聚焦文学经典

  阅读选文,除延续以往的命题传统,选录一篇时评外,尤为强调对文学经典的分析理解,成为上海语文卷的又一亮点。

  现代文第二文段选取文坛前辈牛汉的散文《灯笼红》,选取《灯笼红》是为了引导考生阅读和关注经典的文学作品。

  古文选择了唐朝史传文和晚明小品文各一则,两篇文言文,均不失阅读之趣味。

  在设计试题时,无论是时文的信息筛选题,还是文学作品赏析题,力求从整体角度理解和把握,并且强调以合适的方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成为此卷的第三个亮点。

  数学2/3试题直接源于教材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数学试卷立足于试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重视对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查。

  试卷立足基础,源于教材。今年的数学试卷大多数试题以常见背景、简单问题、常规方法呈现,贴近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

  试卷约2/3试题直接源于教材,有的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今年试卷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扣教材,特别重视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高考的考查目标——考生对“纲”和“本”的领悟与把握。

  特别是对方差和中位数的考查,旨在引导师生重视中学数学教学的规范性,矫正由应试而产生的教学内容上的随意性。

  试卷注重能力立意,体现在近年来一贯坚持的数学能力与一般能力相结合的考查风格。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倡导研究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数学试卷正努力搭建这样的平台。

  英语注重男生女生公平性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英语试卷继续遵循“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考试目标旨在测试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着重考核语言的运用能力。

  听力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听懂和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同时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和词汇手册,注重针对不同群体考生,如市区与郊区、男生与女生等的公平性,使全市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试卷注重考核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以正确引导考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当代外语教学和语言测试理论都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注重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与考核。

  第I卷所有试题和语篇的选材都源自于英美国家的真实材料。例如,听力内容口语化特征明显,大多取材于英美国家真实的生活场景,其中包括一位导游向游客交待注意事项。即使语法部分的题干也基本引用原文情景清楚的句子,因而语言地道,情景清晰,利于答题。

  所选材料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在综合填空和阅读理解题的语篇选择上,注重选材的多角度和多侧面。题材包括青少年对运动的正确态度、乡村生活感受、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的困惑、英国年轻人的理财现状、对解决全球粮食危机的建议等。使考试过程成为一个学习的过程、获取信息的过程。

  作文题目要求所写的内容是中学的日常活动,考生有话可说。但是题目给出的具体信息又使考生无法套用背好的文章。

  综合能力

  用经济学知识关注民生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注重评价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注重评价学生知识创新能力,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在综合的基础上,突出了学科特色,注重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水平,突出科学探究精神,情景创设贴近生活,紧扣热点。

  如文综Ⅰ卷第3题围绕时下热点的CPI问题设问,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关注民生,对中学的德育教育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此外,试题联系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热点,情景创设具有现实性。

  综合Ⅱ卷第二大题以百年奥运为线索创设情景,考查学生历史知识,落脚于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文化元素,设问别具匠心。

  政治

  汶川地震、限塑令皆入题

  “民生、民主、法制、生态、发展”成为贯穿今年命题的主线,时政热点问题均纳入政治卷命题的视野之中。

  例如,上海GDP变化、劳动合同法实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限塑令颁布、食品与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构建、汶川大地震及中央政府的救灾举措、国际粮价上涨背景下的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等等,作为特定的情景材料有选择地植入试卷。

  历史

  热点题材的历史化理解

  试卷特点是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选择题题干明快简洁,注重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突出考查对历史的分析、解读和叙述能力,以及对热点题材的历史化理解。

  地理

  引入经济地理计算公式

  试卷与以往有所变化的是:选择题中出现了读图判断题,要求考生运用地理示意图来辨别地理现象;加大图表阅读量,强调对地理问题的解释与分析,并在近年来地理高考中第一次引入经济地理的计算公式。

  今年试题难度略有上升,而难度的上升主要体现在能力的考查方面。

  物理

  高考题目强化实验教学

  今年高考强化实验教学,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化学

  处理日常生活化学信息

  试题重视能源综合利用的社会热点,选择生物质制备乙醇燃料、农家肥料中沼气的利用等素材为背景,考查相关的化学知识。

  生物

  紧扣热点提升生态意识

  考题紧扣社会热点,提升生态意识,全球性的粮食问题、能源问题都是今年的社会热点,第41题结合实验设计,以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作背景,不仅达到了考查考生实验能力的目的,为解决能源和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新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