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教育没有结束
2008-06-10

考结束,考生将面临三四个月的“教育真空期”,老师和家长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高考后,教育没有结束

    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中学阶段、基础教育将随着高考铃声的落下而结束。但是,高考结束了,教育并没有结束。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修复

    
    心理教育和心理修复仍要进行。高考是一场声嘶力竭的人生厮杀。学生们看起来风平浪静,心灵却经历了“百慕大风暴”,不少学生考试结束后会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剧烈紧张后剧烈放松,请客吃饭,沉迷网吧,极度轻松中产生极端倦怠、极端放纵,感觉烦躁、焦虑、无聊;成绩考得好就是对家里的最大贡献,被愉悦感和优越感所陶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劳动意识和回报意识;考试不够理想的学生则自暴自弃,失望厌倦。
    
    对此,学校和老师有必要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心理修复和心理干预。对第一种学生,要进行生活节奏的调整,适当放松是必要的,但不能过度,否则容易造成思想不能集中,角色转换时间长,难以适应未来生活。对第二种学生,应该开展生存教育,引导他们尽量帮父母干一些活,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为未来生活做好精神准备。对第三种学生,要让他们懂得宣泄悲观情绪,学会心理放松,不要把失败看得太重。不上大学进行自学考试和专业资格考试,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自信和生活勇气。特别是对性格脆弱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善待生命,不要干傻事。学校教育多一分,生命安全就增一分,家庭悲剧就少一分。
    
情商教育帮助学生发展人际关系
    
    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学生们之所以出现上述不良心理,其实也是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不高、情商发展不佳的表现。研究证明,情商在成功因素中占据决定性作用,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对这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学校和老师不妨利用高考后这段时间,多一些教育远景规划意识,开设一些情商讲座,润物细无声地感化学生,学会客观认识自己,理性发展人际、情感关系。
    
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社会阅历
    
    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对社会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有的还存在很多幻想。离开中学校园后,将有3至4个月的“教育真空期”,学校可以和家长结合,让家长提醒监督,多给孩子进行“社会补钙”,增加社会阅历,锻炼生存能力,增加他们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的良好品质和人生气质。

来源:文汇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