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主精神成为教育的灵魂
2008-06-04

让民主精神成为教育的灵魂

——聆听李镇西老师报告的感悟

文/潘军强

 


   

    近日在临安市教育局组织下,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感慨良多,不吐不快。

    我认为李镇西老师最大的特色在于民主的精神和教育的民主。那么作为一位普通教师的我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换言之,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具备什么素养?

    一、教师要做一名反思者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在促进各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方面已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李镇西的成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他的成功是从反思教学的一点一滴开始的。比如教师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来观察和审视学生的世界;当学生主动老师汇报自己早恋时该怎么办;为什么老师就不能亲自给学生递送水杯;为什么老师就不能主动和学生打个招呼;为什么老师违反班规勇于接受处罚就被称为一种高尚?

    随着老师的娓娓道来,我们看到他的反思是相当深远的,这也让我再次强烈的感受到教师反思的可贵。

    我们离名师还有多少距离?我想我现在最缺乏的便是反思的精神、反思的习惯、反思的毅力。是的,只有我自己才能打倒自己,除此之外,谁都不可能阻挡我的的崛起!我应该牢记此言,在以后的教育历程中,让反思的精神一直陪伴我,只要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二、教师要做一名思想者

   李镇西何以成为一代名师?这不仅在于他的脚踏实地,更在于他能仰望星空,对教育充满理想,对教育拥有民主的思想和人文的情怀。反之,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情怀就没有这样反思和行为。从李镇西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之所以成为名师背后的深厚底蕴,之所以成为民主精神教育家的思想根源。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阅读中我拜读到了李镇西老师的文章《面对张志新同志的遗像》,让我感叹万分,心潮难平,我不仅为张志新同志的悲惨命运而震惊和思索,同时我也为老师能写出如此真实情感和独立思想的文章而敬佩。从此,我记住了共和国这个不可磨灭的光辉的名字——张志新。从那时起,我也真正开始关注李镇西老师的行踪了。

    李镇西教育思想的资源来源何处?看一看他的阅读便知:读《遇罗克:同忆与怀念》,读《风雨中的雕像》,读《殉道者》,读李锐,读邵燕祥,读《南方周末》......这些阅读不但赋予他独立思考的信念,而且让他从历史和现实中感悟人类的良知和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教育要回归本源,教师要回归原点,教师思想的支点在哪里?教师在成长之途,该读点什么,积累点什么,反思点什么......

    教育决不是的简单模仿,教师内心没有核心的教育思想,又怎能在教育这块土地上默默地的坚守和创造盛开的桃园?

    教师该如何成为有思想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思想者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便是怀疑精神——怀疑不是否定,而是不迷信。从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它就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和思想的碰撞。

    今天我们倡导宽容的教育,讲究民主的教育,激发创造的教育。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民主教育的基本精神。我们不能将教育单纯地看做一门技术学科,它的作用还包括方向的引领、人格的引领、人生的引领、精神的引领。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教育呼唤民主和人文的思想,但是如果我们教师的骨子里缺乏民主的思想、民主的精神,民主的习惯,我们又怎能期盼有民主的教育呢?

    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