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袁延文(左一)、原市长唐学石(左二)在耒阳一中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把一中扩建工程列为耒阳市重点建设工程,为耒阳高中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左六为耒阳一中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曾科成)
初夏时节,荆楚名区郁郁葱葱,生气盎然。我们慕名来到位于耒水河畔的耒阳一中,在这个千年知名学府,采撷到了一串串诱人的果实。
流年似水。2007年5月,石榴花鲜艳火红。耒阳一中校长、党总支书记曾科成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的消息,如春风一般,给生机勃勃的一中校园带来无限激情——这是衡阳市教育界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全省示范性高中唯一的获奖者。
作为衡阳市高考上线大户,耒阳一中每年都有2至4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5年高考,学校本科一、二批上线433人,创耒阳市高考历史纪录。郭颖妮同学以697分夺得湖南省理科第二名,梁钊同学以优异成绩和强健体魄考上飞行员,填补了衡阳市招飞空白。2006年高考,本科一、二批上线394人,本科上线人数居衡阳市前三名。2007年高考再续辉煌:本科一、二批上线总人数451人,名列衡阳市前茅。
百年树人 享誉三湘
翻开耒阳教育史,耒阳人重教之风自古鼎盛,饮誉三湘的耒阳一中缘起于晚唐杜陵书院,始创于唐天佑四年(907年),1902年创办新学,改为耒阳县官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她就是耒阳一中的前身。
岁月荏苒,风雨沧桑,她沐浴着共和国雨露春风,吮吸着吴楚乾坤精华灵秀,几代传人前赴后继,举炬播火与时俱进,养千秋浩气圆千秋报国梦,怀百年宏愿谱百年树人歌。百年以来,学校几易其名。从一所县级重点中学跨入省示范性高中行列,2001年成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
回溯耒阳一中的办学历程,薪火传承,在办学理念上,始终突出“人本”二字。百年以来,生生不息、弦歌不辍,得益于历届校领导班子敬业乐群,严谨治学,延揽名师,爱生如子。一批批志存高远、毕生勤勉的学人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殚精竭虑,清廉自守,薪火不熄。
2000年8月,以曾科成为首的领导班子担负起新的神圣使命。他们提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个性发展的教育人才观。
新的班子求贤若渴,坚持“用人不限资历,但择有才”。让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的老教师充分发挥学科“领头雁”作用,乐于为勇于进取、刻苦攻读的青年教师排忧解难,很快,名师云集,学子影从。
二十一世纪,教育观念风云激荡。在“科研兴校,全面育人”的教改热潮中,一中的教育精英们身体力行地参与实践,把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校长曾科成自创并主持省“十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校内督导研究》及《三维德育模式的研究》,分获湖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省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和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其中《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教育精神培育的研究》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2005年以来,一中有22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奖。教师撰写论文140余篇,获省市级奖88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2篇。学校强化“青蓝工程”的实施,组织新上岗、上新岗的72位教师上汇报课,优质课达30%,良好课达70%,被衡阳市教育局评为教研教改示范校。
教育是牵引灵魂的事业,通过激情、体验收获、使灵魂至善至美,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基础上,推行课程改革,在高质量完成必修课教学的前提下,积极开设选修课和校本课程。实施因材施教原则,在数学、英语学科中实行分层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研究性课程、英语口语教学、计算机教学上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
学校先后组建数理化、生物、信息学科奥赛兴趣小组和文学社、书画社、广播站、合唱团等近20个学生社团,吸引60%的学生踊跃参加。这些兴趣小组和社团通过广泛开展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还为学校开辟了培养人才的途径。2004年陆子庸同学的《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观察报告》、谢毅同学的《被动吸烟对小白鼠活动行为及呼吸器官生理影响的研究》获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体艺竞技夺金揽银。一中健儿参加省三青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四次参加省中学生排球赛,均荣膺第三名;参加湖南省“永林杯”排球赛荣获冠军。2007年9月,在耒阳市首届运动会上,一中共夺得14枚金牌,位居金牌榜首。
艺术特长锦上添花。2004年陈峰同学参加衡阳市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竞赛获得高中组美术一等奖。2005年校舞蹈队精心排练的“哈达献给解放军”荣获湖南省舞蹈大赛青年组银奖,先后6次参加省歌咏会和文艺调演,获一等奖或二等奖。
面对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耒阳一中实施素质教育,始终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当它将幽雅的育人环境、优异的育人成绩、科学的育人管理模式内化成一种气质,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它就会格外生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成就学生。多年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省先进行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优秀率达80%,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高中毕业生。
三尺讲坛 纵横捭阖
也许有人会说:“一中招生是优中选优,生源质量不同,当然考的成绩不同”。
这话有理。不同层次的生源,单凭高考升学率,是很难评价一个中学教学质量优劣的。但细看耒阳一中近几年的高考情况不难发现,一中升学率在逐年提高!这说明:耒阳一中的教学质量是过硬的,在不断提高!
良好的师资是铸就名校的基石。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情况,一中继续实施“青蓝工程”。采用“传、帮、带”的方法,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羽翼未丰的新教师结成对子,签订师徒合同,规定三年为一周期,要求师徒共同进步。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激发他们钻研业务的热情,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学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法,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试,组织一批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到江西临川学习,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铸造出一个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教学水平高的名师群体。
目前,一中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91人,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28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曾科成、罗洪钦、刘桂生、曹飞跃等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传为佳话。
三尺讲坛,捭阖纵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广大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用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用一颗颗赤诚的心,托起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长期患难与共的跋涉中,一中师生建立起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学生视师长如父母,教师视学生如亲子。先后设立力中树兰奖学金、鹏程奖学金、中柱奖学金,每年从奖学金中拿出两万元,奖励品学兼优或家庭困难而上进的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去年高278班一位同学突患急病,花销医药费数万元,面临辍学。校工会、团委在全校师生中募捐1.5万元,缓解了学生家长的燃眉之急。
血浓于水。在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下,一中教师捐资助学蔚然成风。三年来,有300余人次捐款10余万元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修身执玉 种德遗金
5月上旬的一天,笔者没有事先打招呼,一个人悄悄来到耒阳一中校园。
笔者拾级而上,来到五楼,只见灯火通明的计算机教室里坐满了年龄悬殊的一屋子人,一问才知是老师们在学习课件制作。女教师陈桂美告诉笔者,学校办了甲乙两个教师计算机学习班,共有学员116人,他们计算机都过级了,现在主要是学课件制作与应用,学校领导也分别在两个班当学员。
54岁的伍头森老师,是教高二语文的。笔者问他:“您年纪这么大了,也跟青年教师一起学?”他回答:“要想当个好老师,就必须学。通过学习可以收集信息,更新知识,改进教法。”他补充说,“现在全社会都在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网吧的议论最多,许多人谈网色变。学习后我改变了看法,其实上网是个好事,只要运用得当。”
学校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学生想上网,“堵”不是办法,我们就要建网,满足学生的要求。学校投资近700万元,建了校园网,实行广播网、闭路电视网、校园网三网进教室、办公室和教师家庭,让“网”无处不在。学校计算机大楼还有400多台电脑。当然,光有设施不行,还得在网上充实既健康又生动活泼、让学生感到乐趣的内容。
现在,校园网不仅链接了“中青在线”、“中小学德育网”等全国、全省网站,而且自己开设了“学生天地”、“心灵之桥”、“校园与家园”等近40个栏目。教师、学生都争着制作自己的网页。地理教师吴济廉把整个高一48节地理课的每个德育渗透点都放在集文字、图画与动画于一体的网页上,学生喜闻乐见,易记易学,现在学生都爱上校园网……
多年来,耒阳一中始终坚持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最基础的一些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起,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宽以待人、诚实守信、襟怀宽广的传统美德。
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学校坚持以“打造一流环境,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创造出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渠道网络化、方法科学化等一整套德育经验,构筑起一座贯通社会连接家庭的德育工作网络。
针对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标准存在的种种弊端,从2000年伊始,学校运用“三维一体”的德育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区“三维”力量,以塑造“新三好”学生形象为突破口,开辟一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2005年耒阳一中编撰的“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顺利通过省级专家鉴定,评为省基础教育优秀教研教改成果一等奖,被《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
课题不停步,科研竞鳌头。2006年10月,由学校主持的《中学校园文化构建和教育精神的培育》中标为湖南省“十一五”基础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目前,一中已基本形成了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连日来,四川地震灾情深深牵动着耒阳一中师生的心。5月16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聚集校园广场举行大型献爱心捐助活动,现场捐款211937.57元,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献出绵薄之力。
紫气腾腾 挺进千强
面对今天的荣耀,学校领导一班人头脑十分冷静。“一中的今天不能代表一中的明天。今天‘满园春色’,若不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明天就可能满目凋零。”
有着火一般激情的人,干着的都是火一般的事业。曾科成深感肩上担子不轻:办学质量、资金筹措、生源竞争,每一项都是学校的生命线,每一项工作都得全身心投入。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渊之上,他的眼前,正叠化出耒阳一中那涓水依傍的美丽校园,化作新世纪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改善教学条件,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近年来,该校多方筹集资金扩建校园,兴建教学楼、学生公寓两大工程。
岁月悠悠,山高水长。耒阳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对一中的发展高度重视,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一中发展。用衡阳市委常委、耒阳市委书记袁延文的话来说,就是要对一中“高看一等、厚爱三分”。原市长唐学石哪怕公务再繁忙,也要抽空过问一中的教育教学情况。
去年5月16日,袁延文、唐学石在一中主持召开城区教育发展现场办公会。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提出,要以“创全国千强”为目标,抓好硬件和软件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一中发展,决定把一中扩建工程列为2007年至2009年耒阳市重点建设工程,政府计划分3-4年投资1200万元专门用于一中扩建,为耒阳高中教育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造福耒阳人民。
紫气腾腾马埠岭,白云蔼蔼鹿岐峰。耒阳一中,一所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名校,一所藏龙卧虎,前程似锦的学府,正以她的博大质朴,以她的宽厚从容哺育着莘莘学子,造就国家栋梁。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