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生表示:热情与理性结合才是真正爱国
2008-04-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校园内举办了一场“爱我中华,支持奥运”火炬传递越野赛,学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北京奥运会的热情支持。

    该校管理学院04级本科生傅兆吉说,最近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令我们群情激愤,激发了广大学子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我们要合情、合理、合法,要冷静、理智,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防止单纯的爱国热情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连日来,全国各地高校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强烈谴责“藏独”分子在西藏制造的暴力事件以及对奥运圣火传递的捣乱破坏,大家纷纷表示,只有热情与理性结合才是真正的爱国,才能真正对国家有利,要把爱国热情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小锡表示: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之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都想充分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这种热情,是爱国主义最为具体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我们每个中国人此刻更应该理性思考:西方反华势力意欲何为?显然,他们就是不希望看到中国继续强大、继续发展。

   “中国”的“中”体现了中正和谐的心态和传统,我们应该坚持和牢记这一点,维护好我国当前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建设好、发展好我们自身,为和谐世界、和谐奥运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4级学生李峥表示,北京马上就要举办奥运会,社会稳定是很重要的,作为大学生,要更多地去宣传奥运,展示真实的中国,微笑迎奥运。

    该系大四学生牟小容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西方的部分媒体和一些人在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某些做法深感愤慨。但我们的爱国情怀有多种表达方式,在目前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我觉得最好的选择是,做好我们所能做的,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好,让事实来说明一切。”

  天津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冯翠玲认为,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是非常可贵的,要予以肯定并倍加珍惜。但这种爱国热情需要理智对待。

    只有保持国家的长久稳定,加快发展步伐,集中全国人民之力,举办一次成功的、圆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会,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把中国的实力和宽容大度的文化魅力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这才是对“藏独”分子、国外反华势力最有力的反击。

  天津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刘晓纯认为,在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时,要依法有序理性,“行使自身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理性的爱国观一定是建立在守法的基础上。”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大四学生韩伟说:“我们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充分表达爱国热情,但不能因为情绪激动而发生过激行为,这样反而给外国媒体制造口实,成为他们攻击中国的又一借口。我们必须警惕敌对分子的煽动、利用。归根到底,大学生最有效的爱国方式还是好好学习,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做出贡献。”

  吉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王佐表示:大学生有热情、有激情,在祖国尊严受到冲击时,我们自然要有表示。但是,作为受过良好教育、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群,我们需要一种理性的方式,要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基础和着眼点,有秩序地采用合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我们应该奋发图强,更好地让自己成长起来,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建设好祖国,这才是对祖国和人民最大的保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陈妙闽充满深情地说:“北京奥运,祖国母亲必定会以更加美好的姿态走向世界。不管经历怎样的阻挠和艰辛,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每一个深深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都会以自己的行动支持奥运会,让奥运成为展示中国精神面貌和文明状态的契机,将一个更加出色、更加和谐的奥运会呈现给世界人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