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高考改革再多一点信任
2008-04-18

    来源:新华网—燕赵都市报

    在“既有高考模式存在严重弊端”的共识下,各地都开展着不同形式的高考改革,但一般改革的动作比较小,相比之下,今年浙江高考改革的动作就显得很大了,不再是考题和考目上的微调,而是直指高考考分。该省决定从明年起改变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录取依据,除了高考成绩,高中会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也都将成为能否被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4月17日《中国青年报》)

    预料之中,这个方案公布后激起舆论的极大争议,许多人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担忧:如果这个方案得以通过,高考公平将很难得到保障,“会考成绩”缺乏高考那样的严厉监督,综合素质评价又很难有刚性标准,这将为票子和条子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

    显然,这种担忧暴露出公众在高考改革上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制度性焦虑:由于社会在透明度、法制化、规范性等基础秩序上非常差,各种领域的权力未得到有效的约束,人们在每件事上总担心其后有暗箱操作,有一双权贵黑手在背后操纵着一切,所以害怕制度有弹性和自由裁量空间,总期待每件事上能有一个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刚性标准——表现在高考改革上,就是对“统一的考分”有着一种巨大的心理依赖。

    我想,面对公众的这种制度性焦虑,高考改革者首先有责任尽可能地在制度上消除公众的担忧:出台一个改革方案时,首先保障这个制度不会伤害基本的招考公平——这不仅是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新的招考制度最大的合法性之所在。

    我更想说的是,公众在心理上也应戒除对原有高考模式的过度依赖,不要对高考的制度创新过度苛求,不要一边批评应试弊端一边又阻碍对清除弊端的改革尝试,有时候也要给高考改革以大胆试错和探索的机会。那种总害怕权贵背后黑箱操作的制度性焦虑固然可以理解,但不能以这种焦虑否决一切创新的尝试。

    要知道,中国应试教育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既有高考模式中,庆父不死鲁难未消,“分数决定一切”不改,应试根本难以消除,考题考目上的调整对消除应试没多大意义——浙江此次的改革方案抓住的正是这个根本,高考改革改来改去都是回避不了这个问题的,与其一再回避不如直接面对,早一日改早一日避免那“把孩子教傻”的应试教育弊端。

    “取消高考考分唯一录取依据”后能否保证公平确实是个问题,但问题需要在实践磨合中去发现和解决,制度需要在实际执行中不断完善,而不应等所有问题都有了确定答案后才敢动手改革。

    中国教育等不了,那么多孩子的前途等不了——质疑需要勇气,但有时候信任更需要勇气,中国当下高考改革就需要公众的信任,由于中国社会整体制度环境的问题,取消“考分决定模式”后能否确保公平并不会有确定的保障,但改革要推动下去,公众有时候应该给予改革者这种信任。

    毕竟,教育虽然如今也染上了许多社会病,但仍是社会诸领域中相对较干净的部分。(曹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