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空饮料瓶和打工读了一年半大学
2008-04-15
贫困女大学生捡破烂维持学业(组图)
女生靠捡破烂维持学业

贫困女大学生捡破烂维持学业(组图)
女生靠捡破烂维持学业

  4月10日上午,市教育局请来了华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黄杰、学生处处长张文秀,向本报记者介绍该校贫困生学习和生活状况。

  记者了解到,华南女院有学生2300多人,其中贫困生430人,特困生270人。虽然各级政府给予贫困生各种奖学金,学校也采用了缓交学费、降低学生生活费用等各种扶助手段,但对那些家里既无力凑学费,也无力给生活费的学生来说,完成学业依然受到贫困的阻碍。

  三人合买一碟青菜就是改善生活

  黄杰,原任福建师大校长助理。到了华南女院后,他不止一次流泪,女生面对贫困依然咬紧牙关坚持学习的精神感动了他。

  黄杰说:“在餐厅里,我看到很多女孩就是买3毛钱的干饭,佐着紫菜汤吃一餐;特困生们改善生活,就是3个人合起来买一碟5毛钱的青菜。我掏出2000元资助4名最贫困的女生,想让她们吃得好些。哪里想到,她们或是买了英汉辞典,或是寄回农村家里,给病重的父母买药吃。”

  他说,很多女生日子过得艰难,但从不怨天尤人,脸上常常挂着笑容。

  有位女生说:“我们村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女孩能进城读大学,我能坚持读到今天,就是成功。我为自己自豪。”

  华南女院为资助特困生,全力节省办学开支,从校长到老师,每人每年只发一支圆珠笔、两支笔芯。

  穿着借来的衣服接受记者采访

  4月11日下午,记者到华南女院首山校区采访。在图书馆,记者见到一名身材高挑的漂亮女孩,她叫陈少敏,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大二学生。

  谈到明天,她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优秀营养师,让人人能吃出健康来。

  小陈家在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梅峰村台峰自然村,全家6个人有4个是病人,她是靠着缓交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支持读到今天的。

  来福州读书一年半,她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去年冬天,福州天气很冷,她就把春夏秋冬的衣服全部套在身上御寒。冻得实在无法穿凉鞋了,就掏20元买了一双削价的运动鞋。寒假回村,遇到一段烂泥路,她怕弄坏了鞋,脱了鞋,赤脚走回家。

  “不过,如果学校派我外出参与公益活动,我会去同学那里借一件合适的衣服穿。今天知道有记者来学校,所以我专门借穿了同学的一件衣服,你看好看吗?“她潇洒地转了一圈,展示穿上这件衣服后的美丽。

  “贫困,不能成为我们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的理由。”她说。

  姑娘都爱美,她也很懂得打扮,只是没有钱。她笑着说:“我们大家都舍不得进理发店理发,就买了把剪刀,互相帮着剪头发。”
华南女院首山校区公寓304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会主席黄晓嫘和她的11名同学就住在这里。

  “31、32……”一进房间,记者正好看到黄晓嫘弯着腰在数小凉台上搁着的一堆饮料瓶。

  见到记者,她笑着说:“凑够50个,我就拿去卖。在校园附近,一个大瓶子只能卖5分钱,但我拿到远一点的地方,一个可以卖到1毛钱。”

  记者问这堆瓶子可以换多少钱,晓嫘很兴奋地说:“至少够我一天半的伙食费。”她一天伙食费一般只花2元左右。

  记者问:“像你这么漂亮的姑娘去捡瓶子卖,你会不会觉得丢人?”

  “不,我为自己感到骄傲。在别人还要花父母的钱读书时,我读了一年半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多是我自己勤工俭学和捡破烂换来的。”说这话时,晓嫘的脸上写满了自豪与坚毅。

  晓嫘家在福安市下百石镇顶头村,10岁那年母亲病逝,家里日子过得很艰难。

  考上华南女院后,父亲为给她筹学费,几天睡不着,对着她不断长吁短叹。晓嫘明白爸爸的意思,说:“爸爸,学费我自己打工赚。”

  接下来,她在会展酒店打了整整两个月的短工,赚到了2000元做学费。

  到学校报到后,她就到学校周边挨着问是否需要钟点工,问了40多家商店,终于在一家套餐店找到一份工,每天做两小时,赚5块钱。

  靠着这份工,加上捡饮料瓶,她为自己解决了生活费。

  寒暑假,她先是在大洋百货做营业员,后来又到新星牛排馆当服务员。

  说到这,她特别兴奋:“新星牛排馆给我涨工资了,一个月包吃包住,还给1000多元工资。所以今年寒假,我只在家里住了两天就回来打工了。”晓嫘的学费主要就靠寒暑假打工来筹措。

  晓嫘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三名。这个学期一开学,大三的学姐又帮她介绍了份家教,每天可赚20元。为这,晓嫘说她今年好事不断。

  晓嫘送记者下楼时,刚好碰上学院院长张迅捷。记者发现,她眼睛直盯着院长手里的矿泉水瓶。同学笑着说她:“见到空饮料瓶就两眼发光。”

  揽到第一份零工高兴得哭了

  在教学楼台阶上,记者遇到一位有着一双大大丹凤眼的漂亮姑娘,皮肤特别好,白里透红,只是双手粗糙,显得与年龄极不相称。

  她叫李玉燕,是华南女院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小李家在福鼎市南镇村,父亲靠给人补渔网养活一家人。当年考上华南女院,她在江苏大学读大四的姐姐,将自己打工赚下准备读研究生的钱拿出来,给她做了第一学期的学费。学业优良的姐姐,为此放弃了读研的机会。

  小李说自己只哭过一次,是喜极而泣的。那是刚到福州时,她问了几百家小餐馆、小超市,没有人愿意在双休日雇全天工。那天,她为找打短工的岗位走了大半天,又饿又累,还是一无所获。

  后来,她来到台江一家麻辣烫店,店主愿意给她一份假日工,每天从早上8点做到晚上8点,帮店家穿麻辣烫、收碗、洗碗,一天管两餐饭,再给30元钱。

  得到这第一个勤工俭学机会,小李高兴得哭了。

  小李吃饭非常节省,她的要求就是“饭能咽得下去”就行了。来福州一年半了,她最大一笔开销,就是在去年冬天花3元多钱,买了一瓶大宝牌润肤霜,“我的手都裂了”。

  她说,战胜贫困、克服困难,也是极其宝贵的人生课,所以她不觉得自己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